三、战斗前沿:“立院党团”
依据“立法院组织法”规定,每届“立委”选举当选席次达3席且席次较多的5个政党各组成“立院党团”,“立委”依其所属政党参加“立院党团”,未能达到组成“立院党团”条件的政党或无党籍“立委”,可加入其他“立院党团”运作。在目前“立法院”的运作过程中,“立院党团”已成为其中最具主导地位的组织性团体与力量。民进党“立院党团”由党籍“立委”和“立院党团会议”议决同意加入“立院党团”运作的不具党籍“立委”组成。其组织结构及运作机制如下:
(一)“立院党团”干部
民进党“立院党团”设“总召集人”(简称“总召”)、“干事长”及“书记长”各1名,“副干事长”及“副书记长”各1至2名,均由“立院党团”成员互选产生。“总召”对外代表“立院党团”,任期一年,可连选连任,候选人须任“立委”三届以上。“干事长”处理“立法院院会”及“立法院委员会”的议事事务并负责政党协商,“书记长”指挥“立院党团”行政、负责党政协调和“国会外交”,两者任期均为半年,可连选连任,候选人须任“立委”二届以上。民进党“立院党团”对应“立法院”“各委员会”成立政策小组,为“立院党团”的政策研议机关,对应“委员会”“立委”为该政策小组的当然成员,“政策小组设召集人”1名,任期一年,可连选得连任,候选人须任“立委”二届以上且参加所属“委员会”二年以上;“召集人”为“中央党部政策委员会委员”,负责召开“政策小组会议”并汇整政策建议,邀集相关“部会首长”召开“党政协调会报”,以及对应“委员会”的议案协商、动员等相关事宜。
(二)“立院党团”组织
民进党“立院党团”主要通过“立院党团会议”、“立院党团干部会议”、“立院党团纪律会议”等开展运作。“立院党团会议”由全体“立院党团”成员组成,为“立院党团”的最高决策机关,以“总召”为“会议主席”,会议须有“立院党团”成员总数1/3以上出席,重大事项应有1/2以上出席,方可作出决议。“立院党团会议”在“立法院”开会期间每二周定期召开一次,必要时应召开“立院党团临时会议”休会期间可视需要召开。“立院党团干部会议”由“立院党团”全体干部组成,为“立院党团”的执行机关,对“立院党团”会议负责,职责是处理“立院党团”行政事务并执行“立院党团”会议的决议,向“立院党团会议”推派代表报告工作状况。“立院党团纪律会议”设“纪律委员”5名,由“立院党团”成员互选产生,任期一年,可连选连任,“纪律委员”互选产生1名“纪律会议主席”。“立院党团纪律会议”的职责为审议动员罚款案及“立院党团会议”议决交付的纪律案。“立院党团”助理人事评审及管理小组(简称人评小组),处理“立院党团”助理人事任用、升迁、叙薪、请假、休假、退职、资遣、奖惩及“立院党团”授权其他有关人事管理事项,人评小组设5名“委员”,由“立院党团”三长兼任,其余2人授权总“召集人”提报“立院党团会议”确认后通过,小组“召集人”由“立院党团总召”担任。“立院党团”下设“立院党团”办公室,负责办理议程编拟会议纪录、“立法”数据搜集、文书收发、档案管理及联络至等“立院党团”事务;“立院党团”可由“立院党团”会决议聘任“顾问”若干人。
(三)“立院党团”管理、动员与纪律
民进党“立院党团”管理“立院党团”成员采取年资积分制,“立委”任期每一年为0.5个单位,参加“立法院”“各委员会”每“会期”积分1个单位,缺席应出席会议1/3以上者或缺席各“政策小组会议”1/4以上者,该“会期”参加“委员会”积分归零且下一“会期”不得登记参加该“委员会”。“立院党团”成员加入“各委员会”及所得名额分配依顺序处理:先由区域“立委”优先选择,并依年资积分高低次序充任,其余名额由“不分区立委”依年资积分高低次序充任;同分者以参加该“委员会”积分高者排序在前,积分相同者抽签决定;有特殊学经历与专长者,可经“立院党团会议”同意指定参加某“委员会”。民进党“立院党团”以强制动员令规制“立院党团”成员参加涉及重要议题的“立法院”活动,强制动员分为甲级和乙级两类,依“立院党团会议”决议发布,如遇紧急事故未及提报“立院党团会议”,可由“立院党团总召”、“立院党团干事长”及“立院党团书记长”联名发布并提报“立院党团会议”追认。“立院党团”成员须依“动员令”出席会议,对于要求记名表决的重大争议事项,表决不在场或不遵守“立院党团”决定的成员,每次罚款1万元新台币(每人每天罚款总额上限为3万元新台币);强制动员期间,全程未出席当次会议的成员,依罚款上限处理。“立院党团”成员未依强制动员办法规定出席“院会”委员会”及“立院党团会议”达两次者,下“会期”不得依规定选择“委员会”。
此外,民进党“立院党团”还制定了严格的“立院党团”纪律,“立院党团”成员不得以意见不同拒绝服从“立院党团”决议。若个人言行违背“立院党团”规程、决议或破坏本党名誉,“立院党团”得依情节轻重予以警告亚重警告、暂停出席“立院党团会议”或停权处分;受停权处分者,“立院党团”应一并移送中央党部处理。若“立院党团”成员因违反纪律而未缴清“立院党团”决议的罚款,则丧失争取担任“立院党团”干部、“各委员会召集委员”及“各政策小组召集人”资格。“不分区立委”二次未参加重大表决或违反“立院党团”决议情节重大者,及每“会期”缺席“院会”及“委员会”会议次数达1/6者,于该届任期中丧失担任“立院党团”干部、“各委员会召集委员”及“各政策小组召集人”的资格,并移送中央党部处理,若情节重大则开除党籍。“立院党团”其余成员,三次未参加重大表决或违反“立院党团”决议情节重大者,及每“会期”缺席“院会”及“委员会”会议次数达1/5者,于该届任期中丧失担任“立院党团”干部、“各委员会召集委员”及“各政策小组召集人”资格,并移送中央党部处理。非民进党籍的“立院党团”成员违反以上规定,则撤销其“立院党团”成员资格。“立院党团”成员缺席该会期“立院党团会议”次数达1/4,丧失于该届任期中担任“立院党团”干部、“各委员会召集委员”及“各政策小组召集人”资格。
(四)“立院党团”与党中央关系
民进党执政前,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与“立法建制”的民进党“立院党团”与党中央互不隶属,其所能动用的资源和影响力远超党部,因此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自主性甚至自成山头,党务系统在某种程度上仅扮演着选举机器的角色,缺乏对“立院党团”的刚性约束。民进党执政后,党权、“立法权”、“行政权”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陈水扁时期草创“9人决策小组”作为执政党最高决策核心,也时常引发争议、最终停摆。2002年民进党修改“党章”规定执政时期“总统”兼任党主席,正式开启“党政同步”的内造化,党务、“立院党团”及行政系统的矛盾得以初步缓解。经过多年实践,民进党内形成了一套约束“立院党团”、服务民进党当局执政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立院党团组织规程”、“立院党团强制动员办法”、“立院党团立法院会议盯场办法”、“立院党团纪委会议审议案件办法”等,确立了民进党在“立法院”中的基本权力框架。
2008年民进党下台在野但是“立院党团”与党中央之间的关系并未回到过去的“党院分立”,而是民进党中央对“立院党团”的主控能力持续加强,出现“以党领院”的发展趋势。蔡英文任党主席期间,民进党“立院党团”在“立法院”处劣势,但却发挥出了超越其席次的不对称优势,国民党推动的“两岸服贸协议”、“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等均在民进党“立院党团”的抵制下搁浅,“立院党团”成为民进党与执政党博弈的战斗前沿。2016年民进党“完全执政”,蔡英文集党政大权于一身并采取“以政领党”决策机制,为执政服务的民进党中央党部可调配越来越多的执政资源和选举资源,民进党“立院党团”自主性更趋下降、对民进党中央向心力明显上升。其议题设置、问政议政、组织动员、投票表决等皆服从党中央及执政者意志,若有不同意见及偏离党中央和“立院党团”集体决定者,或被党纪处分,或难以得到支持而搁置。民进党“立院党团”完全成为配合民进党当局施政、压制反对势力和推进“法理台独”的“战狼团”。
【摘自《台湾周刊》2021年第14期】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7 By www.viewcn.com &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