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推动海峡两岸交往之手(一)——廖承志致蒋经国公开信的历史一幕

华夏经纬网 > 台湾资料库 > 历史资料      2021-08-09 10:13:48

推动海峡两岸交往之手(一)

----廖承志致蒋经国公开信的历史一幕

2015年11月7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时指出,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给无数家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伤痛,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遗憾。然而,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挡不住通报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同胞亲情的力量,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冲开了两岸封锁的大门。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廖承志公开信为标志,中共在台湾问题上调整决策思维,开启了破除两岸隔绝38年之久的云锁雾障、拉开海峡两岸交往之门的历史帷幕。

一、邓小平规划对台大政方针,邓颖超接掌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给在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蒋经国先生发出公开信。公开信提议国共第三次合作,并表示愿意打破自1949年以来国共两党及海峡两岸不相往来的相互隔绝状态,访问台湾。

公开信刊发在7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风云际会,阳光穿透台湾海峡,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海峡两岸和海内外引起极大震撼和持续性震动。

公开信选择个人私谊的角度,切合廖承志、蒋经国二人的家传底蕴和同学故旧的交往实际,行文分寸得当,情理俱佳,文辞沉厚真切,又具有面向未来的历史宏阔感,也浸透着同为炎黄子孙的中华民族深情。大陆和台湾都是中华民族,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海岛当归祖国大陆,中华民族和平统一是大势所趋,中国共产党民族大义昭然明示天下。

显然,这是国共两党关系、两岸关系的重大历史性事件,廖承志公开信的幕后推手是谁?

公开信的撰写和发表是在中共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邓颖超直接领导之下进行的,而邓颖超的身后,则是中共中央第二代领导核心、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

中共解决台湾问题的最高决策者是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最高决策机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是直属机构,领导小组于1954年7月成立,“文化大革命”中因动乱,工作断断续续,但没有中断。1979年12月27日改组后恢复运作,邓颖超继叶剑英、邓小平之后,出任组长,廖承志、罗青长为副组长。

廖承志的这封公开信,看似突兀意外,实乃情理之中,是特定历史节点下中共对台工作的一个有力而出奇效的重要步骤!当时,担任中共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邓颖超,按照邓小平的意见和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传承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的对台工作政策方针,根据新的形势变化,做出了石破天惊的对台工作大动作。

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讲话,把“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加紧经济建设,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一道,作为“我们在80年代要做的三件大事”。他说:“三件事的核心是现代化建设。这是我们解决国际问题、国内问题的最主要的条件。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

二、邓小平、蒋经国相隔台湾海峡的关注和“对话”

1973年,当海峡对岸的蒋介石培养接班人,把党政军大事全交由儿子蒋经国处理、任命他为“行政院长”时,此岸,由于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病重、朱德年事已高、毛泽东亦长期卧病在床,因此中共中央决定让“文革”中被打倒下放江西省劳动的邓小平复出,掌握党政军大权。

邓小平复出会到中共中央工作,病中的周恩来首先把大部分涉外事务交给了他。1974年,81岁高龄的毛主席曾指着一旁的邓小平等人向来访的英国首相希思说:中国统一这件事,我恐怕看不到了。这是他们的事了。邓小平宣布:中共已经准备好,可以跟国民党直接谈判统一的问题。他说,在现阶段,“优先考虑和平方式......(统一)”。是时,在祖国大陆的老国民党人透过公开、私下管道,向蒋家父子递送相关信息、招手。

相对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及蒋介石,邓小平和蒋经国是“年轻人”。斗转星移,到了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和蒋经国成了两岸的主要对话人。1975年,邓小平下令释放大批国民党战犯,其中有300人是关押了25年的国民党高级军官,他们去向自由选择,北京宣布有10位人士取道香港去台湾回到国民党组织。

1975年4月,海峡对岸蒋介石病逝。1976年11月,国民党召开了“十一大”,通过了《中国国民党修订案》、《强化党的建设案》、《反共复国行动纲领案》以及《全党奉行总裁遗嘱决议案》等,尽管都是反共立场,但“一个中国”原则没有丢,提出“坚守民主阵容”、“建设复兴基地”、“实行三民主义、光复大陆国土”的方针。大会还决定保留总裁职位,以纪念蒋介石,增设主席职位,选举蒋经国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并于1978年3月11日被选为“中华民国总统”。

大陆,1926年至1927与蒋经国在苏联中山大学的同窗,也是蒋经国所在的共青团小组组长的邓小平,粉碎“四人帮”后又一次复出。1977年7月21日,中共十届三中全毁一致通过《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决定恢复邓小平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参谋长的职务。邓小平历经三起三落“沉浮”之后,成为中共中央第二代领导核心,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直接规划、领导对台工作,谋划台湾回归和祖国统一大业。

蒋经国为此召开了一次紧急高级情报首长会议,与会者都认为,两岸关系将趋于缓和。

是时,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之下的内战敌对状态开始出现了和缓气氛,两岸开始对走向和平有了思考和动作。1978年12月16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对召开前夕,国防部长徐向前受命发表了关于停止自1958年开始对台湾地区大金门、小金门、大胆、二胆等岛屿炮击的声明。国民党军队也遥相呼应,停止反炮击。

紧接着,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共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会议公报中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代替“解放台湾”的一贯措词。原文是:“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我国神圣领土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景,已经进一步摆在我们面前。”由于双方对立时间过久,当时这一重大转变未引起足够的注意。实际上,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谈到了新时期对台工作方针政策的要点,其中也包括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的最主要内容。

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结束了两国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美国政府宣布取消与台湾蒋介石当局签订的所谓《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的和平统一政策。提议两岸开放经贸、旅行和通邮。指出,“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并向台湾方面提出,统一中国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应尽快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结束分裂局面,统一中国。

同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时表示,“解放台湾”不是惟一办法,“之邀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1979年10月19日,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宴请出席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代表大会的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对祖国统一作出了重要号召,他说,“爱国一家,走祖国统一的道路,就有功于民族,有益于人民。鲜在,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顺应历史潮流,合乎人民要求的大事。我们希望同台湾当局共同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宝贵贡献。”

1979年12月10日,台湾蒋经国当局在国民党十一届四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口号,作为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隔海“回应”。之后,在1981年3月29日的国民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通过了“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方案,试图与中国共产党的和平统一方针旗鼓相当、针锋相对。会上,蒋经国再次强调:“中国的唯一道路是全中国实行三民主义,80年代是三民主义胜利的年代,全体党员要奉献智慧、经验,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实现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神圣使命。”

国民党十二大并没有适应新的形势,为台湾前途开创一条全新的道路,为两岸和平统一谋划积极有效的路径,而只是继续提出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当然,也应看到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尽管国共两党有分歧,但在“中国必须同意”,“只有一个中国”这一原则立场上,两党是有共同政治基础的。同时,台湾当局“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论”的提出,在客观上也打破了在台湾谈论祖国和平统一的禁锢,并继续有力抑制台湾本土派、党外人士及民运人士的民粹主义“台独”气焰及一切组织图谋。

不管你什么主义,不管你是否继续坚持反共立场,只要坚持“一个中国”----正如邓小平1987年在与蒋经国密使沈诚谈话中说的,反共不要紧,只要你不反华,只要你爱国,爱中国,我们就欢迎,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大陆方面没有其他绝对的条件,所有的其他条件、方式,都可以谈判、调整。作为第二代领导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所有对台工作的重要报告邓小平都亲自批阅,很多与台湾特别是蒋经国有关系的海内外重要客人来访,邓小平都亲自接见、设宴招待,聚谈台湾回归、祖国统一之计。



责任编辑:左秋子
台湾资料库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7 By www.viewcn.com &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