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无绝人之路!根据“战时租借法案”,美国将把271艘各类舰只及其他必要器材拨让给盟国中国。1946年7月21日,美国先期提供的9艘军舰(原8艘,后又加入补给舰“峨嵋”号,计为9艘,其中两艘最大的是护航驱逐舰“太平”号和“太康”号)交付中国,由中国驻美海军副武官林遵(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侄孙)接舰回国驶抵南京。
新舰甫到,中国政府即下令调动护航驱逐舰“太平”号、驱潜舰“永兴”号、坦克登陆舰“中建”及“中业”号4艘军舰组建“进驻西南沙群岛舰队”(又称“前进”舰队),南下收复西沙、南沙主权。海军任命林遵上校为舰队总指挥官,姚汝钰上校为副指挥官(西沙接收舰队指挥官,时任海军司令部第二署海事处上校科长)林焕章上尉和张君然上尉为参谋。为争取时间,四艘舰船分两队执行收复任务,由林遵、林焕章率“太平”、“中业”两舰进驻南沙群岛,姚汝钰、张君然率“永兴”、“中建”两舰进驻西沙群岛,分头执行收复任务。中国政府限令他们务必在1946年12月底前完成西沙、南沙群岛的接收任务。
之前,中国政府在1946年5月23日派海军“中程”舰运送气象观测小组抵达东沙群岛,并设置气象台。8月15日军方又增派整编第64师159旅一个步兵排,进驻距离大陆较近的东沙群岛,完成东沙群岛的收复工作。
1946年10月25日,海军进驻西沙、南沙群岛舰队指挥部人员到达上海,随同工作的还有中央各部会代表及内政部方域司专门委员、科长郑资约等13人。
10月29日晚,“太平”、“中业”、“永兴”和“中建”等舰分别出港,22点在长江口完成集结,随即编队南下。中国政府特地派遣代表随同“前进"舰队前往视察和勘探。
为了避开此次收复的域外方阻力,“前进”舰队为不引起相关国家注意隐秘行事起见,从上海出发后,并没有走台湾海峡,而是经行台湾外海和香港南侧海域,于11月1日晚抵达伶仃洋,舰队连夜进入珠江口。午夜,舰队在虎门炮台抛锚,海军广州炮艇队派艇迎接。
第二天一早,舰队指挥官林遵、姚汝钰,参谋林焕章和张君然“太平”舰长麦士尧,“永业”舰长刘宜敏,“中建”舰长张连瑞,“中业”舰长李敦谦等一行8人登陆去广州。11月2日上午8时,舰队人员先到广东省政府拜会省主席罗卓英,并会见广东省接收南海各岛的负责人,交换工作情况。上午,10时又拜会了军事委员会广州行营主任张发奎,向他报告舰队情况和工作计划。
广东省政府派省政府委员萧次尹为接收西沙群岛专员,省政府顾问麦蕴瑜为接收南沙群岛专员,每个接收工作组都有广东省各机关代表,还有省民政厅、实业厅中山大学等单位的专业考察人员、测量人员及各行技工。
在广州期间,舰队参谋人员会同广东省接收专员,对各岛的历史情况和自身条件做进一步研究,补充修订了行动方案,并预制了收复各岛的中文标志和纪念碑。
因不太熟悉南海航路,在舰队出发之前,“太平"号的少校副舰长何炳材四处搜集航海资料,在可以找到的航海指南中,有西沙群岛的航路,但关于南沙群岛的航路却是空白,只说那是危险地带,这不免让何炳材“心中无数”。
何炳材参考南海渔民的《更路簿》,并从上海海关海务处找到一张1910年法国出版的南沙群岛旧海图,虽然它的比例尺很小水深点很疏,但通过这张图,何炳材还是了解到南沙群岛的岛礁和暗沙的大致分布情况,从中得知要登上南沙主岛,必须经过珊瑚面航行,摸索深水航道前进。舰队在广州逗留、准备几天临行前晚,舰队在舰上举办了次盛大酒会,广东省政府主席罗卓英及广州市党政军代表及各届人士数百人登舰参加。罗卓英勉励全体官兵不畏艰险、完成使命,官兵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一致表示将不惜用血肉之躯来维护祖国的的尊严和荣誉,场面极为感人。
舰队于11月6日从虎门起航,走的是37年前晚清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巡视南海时走过的路线:先到我国南方良港——海南岛榆林港,稍作停留后再深入南海。舰队8日下午抵达榆林港。
日军在占领榆林港和三亚期间,均设有海岸电台,在三亚还有机场、潜艇基地和一个特大型的远程无线电台,这本来都可为“前进”舰队所利用,但是这些军事设备并没有得到妥善保管,重要器材还被拆散倒卖牟利“前进”舰林港只找到一个小功率的海军电台,才使舰队勉强与陆上进行通讯联系。
榆林港碧波荡漾,椰林拂云,一派清新的南国情调令人心旷神怡。舰队在此补充给养和淡水,向渔民了解南海各群岛情况,添置了一批适应在南海珊瑚礁区航行的木质渔船,雇用约和名熟悉南海各岛情况的渔民,作为在礁环区运输物资的民工只等天气条件适合,开往南海各岛。
三“前进”舰队历经艰难抵达西沙南沙,成功登岛并顺利驻军
11月份正是南海东北季风强劲的时期,海上风力通常都在8级左右。1946年11月12日和18日,收复南海的舰队“太平”“中业”两舰两次出航,都因天气影响,舰上人员不能适应以及设备故障而不得不中途折返。
舰队只得在榆林港一边休整,一边等待天气好转。
得知中国政府派海军前往冒沙群岛收复主权的情报,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当局表示放弃对南海诸岛主权,但他们抢先派军舰“西福维”号于10月4日和5日先后侵入南威岛和太平岛算是作诀别。该舰人员在太平岛日军竖立的石碑上写下一行法文“法属伊都阿巴岛。法舰“阿斯托洛拉巴”号于1933年4月10日、“西福维”号于1946年10月5日抵此”。
首先收复西沙群岛。
11月23日,承担收复西沙群岛的西沙接收专员萧次尹和副指挥官姚汝钰及张君然率“永兴”“中建”两舰,抢在风浪稍减的间隙果断出航。
两舰迅速进入西沙海域,从军舰上举目遥望,水天相接处,有一线白光环拱着一堆青翠的碧玉舰队低速航行在珊瑚礁盘上,海水清澈透明,可视度达加米,水下五光十色的珊瑚看得清清楚楚,加上海水的折射作用,珊瑚就好像直插在船底一样,令人产生会触及船体的错觉,感到心惊胆颤。这样小心翼翼慢速航行,于24日凌晨顺利抵达西沙主岛,两舰在礁环外1海里处抛锚,观察到岛上有高低不齐的四五座建筑岛边有一座长约200米的栈桥通往深水处。
海军参谋长张君然率一个战斗小组乘汽艇从礁盘登陆,没见岛上有人,自然也没有遇到抵抗,他们发现原有建筑都被破坏殆尽,栈桥及原铺设的轻便铁路也都残破不全。于是登岛小组在座较高的建筑物上竖起竹竿,升起中华民国国旗。两艘舰上紧张注视岛上动静的官兵,看到中国国旗在西沙群岛上空飘扬时不约而同地大声欢呼,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进驻西沙的工作随即快速进行,按原定部署组织人员登陆抢卸物资,各行技工首先搭建活动营房,抢修损坏的房屋,并构筑工事、修建炮位……这时海上仍有7级大风,波涛汹涌,高潮时小船还可以直达岛边,到低潮时则礁盘浅露,岩石尖利,运输就全靠人力肩扛背负,开展工作非常困难,经过五昼夜的苦战,进驻工竹大体完成,官兵生活设施安排就绪,电台已经架通,各行专业考察工作依次完成。
依照海军总部事先拟定的进驻目标和人员装备计划,进驻西沙和南沙后,要在主岛上做如下设置:南沙主岛为太平岛,西沙为永兴岛,进驻后每岛设置海军电台一座,电台配250瓦功率的发报机组及相应的设备。驻守海军陆战队一个独立排,每岛在编人员59名,加上行政人员共67人,直属海军总司令部指挥,并派电 信上尉李必珍为海军西沙群岛电台台长,邓清为南沙群岛电台台长。
同时,考虑到南海诸岛远离大陆,补给不便,驻守人员在生活上会有各种困难,舰队人员出发前将各种生活用品准备俱全,从鱼钩鱼网、针线、猎刀火种,以至主副食品、种子、禽畜、营房器材、发电机组、机械、材料、配件、工具等,无不妥为准备、随舰带至,每半年补充供给品一次。为了稳定军心,还规定驻岛人员每年轮换一次,驻岛期间可领三倍薪金以示优待。
张君然等人把西沙主岛用“永兴"舰的名字命名为“永兴岛",同时把西沙另一座次大岛屿命名为“中建岛”。
29日上午.“永兴”舰和“中建”舰派出了仪仗队,鸣炮升旗,为收复西沙群岛所竖的主权碑揭幕,它位于距离永兴岛上港口300米远的树林里,碑高,1.49m,宽0.92m,镌刻“南海屏藩”四个大字,成为二战后我国收复西沙及南海诸岛主权的铁证。该碑叙述收复和经营经过,并列有参加工作人员的题名录。该碑又叫“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纪念碑用水泥制成,正面刻“卫我南疆”,背面刻“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月二十四日立。”至此,海军进驻西沙群岛的任务初步告成。广东省还留下一名省政府官员驻岛作为行政负责人。
29日中午,舰队告别永兴岛,按计划驶往永乐群岛考察。下午“永兴”舰越过琛航岛和广金岛,查看了珊瑚岛,看见岛上仍有法国和日本侵占时期残留的房屋,随即将此情况电告海军总司令部,舰队于11月30日下午返抵榆林港。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7 By www.viewcn.com &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