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乙未之殇:反割台抗日悲歌

华夏经纬网 > 台湾资料库 > 历史资料      2021-08-09 10:10:48

这是一段悲壮而又哀痛的历史。甲午战败,屈辱割台。刘永福、徐骧、吴彭年、吴汤兴、王德标、杨泗洪......这一个个名字演绎着那段荡气回肠的保台抗日运动,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反帝反侵略斗争的历史碑柱上!

1895年4月17日,日本马关,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贪婪目光的逼视下,清政府全权代表李鸿章屈辱无奈地签订了《日清媾和条约》(即《马关条约》),其中将物阜民丰的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整个割让给了日本。噩耗传出,全台震栗,人们奔走相告。悲愤陈诉“万民誓不服倭”“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拱手而让台”!波澜壮阔的反割台抗日斗争在全台拉开了帷幕。

战争伊始,寡众悬殊

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已先后任命福建水师提督杨歧珍、广东南澳镇总兵刘永福率部增防台湾。但在《马关条约》签订和“台湾民主国”(“台湾民主国”因此诞生)建立后,清政府已经下令所有文武官弁限期内渡,而“台湾民主国”的首要任务就是组织力量,团结民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进攻,此时,在比较精锐的福建水师提督杨歧珍部5营,台南镇总兵万国本所部4营内渡后,台湾驻防军队仅剩下3.3万人,其中驻台北一带约1.3万人,中部约1.2万人,南部约8000人,所装备的也只是简易的前膛来复枪和单发后装毛瑟枪,最为先进的温彻斯特连发枪还需手动操作来完成全部射击;台湾全岛修建仅有11座炮台,安放大小火炮300多门,防务进一步削弱。

而早在1895年3月,日本侵略者为实现将台湾全岛和澎湖列岛“并入日本版图”的目的就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马关议和刚刚开始,便派兵攻占了台湾门户澎湖,封锁了台湾和大陆的联系,并造成武装占领的既成事实,为攻占台湾做战略准备。《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不等双方换约和办理交割台湾手续,便急不可耐地派兵南下,制扑台湾。其侵略者的丑恶嘴脸可见一斑。“台湾民主国”成立时,日本已任命海军军令部长、曾在1874年“牡丹社事件”中领兵侵台的桦山资纪大将为台湾总督兼军务司令官。在桦山率领下,由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统辖的、堪称日本陆军精锐部队的日本天皇“御林军”近卫师团约1.5万人,装备着当时日本最先进的村田22年式连发枪;由海军中将有地品之允和少将东乡平八郎所率领的海军常备舰队共11艘军舰,几乎倾巢而出,集结于台湾北部海面。“台湾民主国”缺乏舰艇,不能控制制海权,只能陆上防御。

日军侵犯,激战北台

5月29日,日舰佯攻基隆,另一路日军约7000余人则在基隆东南之澳底登陆。30日,日军进犯基隆,占领三貂岭。6月1日,日军攻瑞芳,遭到了守军的猛烈抗击。也就是在这一天,清政府派出办理台湾交接的专使李经方抵达沪尾(今淡水)港外,却因摄于台湾军民反对割台的巨大声势,不敢登岸,随日舰改驶基隆港外。第二天,与日方代表桦山资纪在日舰横滨丸和公义号轮匆忙三次会晤,便签下了《交接台湾文据》。3日,日军海陆并进向基隆发动猛攻,守军虽顽强抵抗,终因力量悬殊而告失陷。此时,通往台北的重镇狮球岭炮台形势危急,坚守一日便陷敌手。4日下午,基隆溃兵退入台北,平日以“儒将”自诩的“台湾民主国总统”唐景崧畏敌怕战,弃军而走,乔装成老妇挟巨款逃亡沪尾,6日乘德国轮船逃亡厦门。7日,日军在艋胛士绅代表辜显荣引导下开进台北城,却赫然发现台北城内库存着大量的军械粮饷,光式子弹便有280万多发,经过洋务运动20多年苦心经营的台北地区大多数军械厂和武器库最终为远道而来的日军所用,讽刺般地解决了近卫师团南下所进犯的后勤补给问题。唐景崧出逃,近万清军群龙无首,9日,沪尾要塞又告陷落。17日,桦山资纪在台北宣布建立殖民统治政权,并订此日为所谓的“始政日”,被台湾民众讥讽为“死政日”。

日军虽占领了台北,但是换来的却是更佳迅猛的台湾军民反占领斗争。各地义军纷起,著名的有徐骧、姜绍组,吴汤兴、胡嘉猷、汪国辉、苏力、黄娘盛等各支义军,其成员主要为农民和少部分散兵游勇。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以及新楚军等清军在台北陷落后仍然坚持抵抗,刘永福在台南发出联合抗日的号召,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仓促,不命倭得”,与义军联合抗击日军。

6月11日,日近卫师团分兵两路南下进犯台中屏障新竹和桃园,遭到了徐骧、吴汤兴、姜绍组等义军和杨载云部清军得激烈抵抗,新竹和桃园一带为台籍客家人世代聚居区,客家乡亲们借助融民宅和宅和要塞为一体的军事防御土楼、村落周围环绕竹林、竹篱和刺木等天然掩体,用刀矛弓箭和少数枪械抵抗日军,甚至连客家妇女都手持刀棒誓死保卫乡土家园。惊恐的日军“宛然有见美国十三州独立之情景”,“此地不管草木山川莫非敌人”!但至22日,由于军械不继,粮食断绝,义军主动后撤。新竹陷敌后,义军曾发起三次反攻,展开了激烈的新竹争夺战,进行了大小20余次战斗,牵制日军长达一个多月之久。义军著名领袖姜绍组在第二次反攻时,受伤被俘后殉难。义军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战斗力令日军大本营胆寒,急忙抽调第二师团及第四旅团的28个后备步兵中队派往台湾增援。其庞大的用兵规模已经超过了甲午战争中参加平壤战役和海城战役的第一军总和。

而更令侵台日军所始料不及的是,在此阶段,为响应台籍客家军民的游击力量,亦有以苏力、苏俊、陈小埤为主的三角涌义勇军。他们在日占区核心地带台北附近对日军的后勤与军夫部队展开一连串袭击。7月12日近卫师团特务曹长樱井茂夫率领运粮船队在三角勇隆恩埔附近,遭到三角涌义勇军的伏击,几乎全军覆没。



责任编辑:左秋子
台湾资料库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7 By www.viewcn.com &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