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台湾地区炎帝信仰(下)

华夏经纬网 > 台湾资料库 > 社会文化      2022-09-30 14:33:57

岛内宫庙和信仰日常

连横在《台湾通史》中曾列出时之岛内的炎帝宫庙:“(台南府)药王庙,在西定坊,(清)康熙时邑人建,祀神农。(台北府)先啬宫,在兴直堡二重埔庄,(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建,祀先农;慈生宫,在艺兰二堡哄里岸庄,(南明)永历二十三年(1669),龙溪、同安两县来此之人合建,祀五谷大帝、三官大帝、天上圣母、福德正神,为县辖最古之庙,盖该地原为番地,故移垦之人建庙祀神,以祈景福也。(清)乾隆四十四年,水灾毁塌,庄人重建,其后叠修。(新竹县)慈天宫,在竹北一堡埔庄。先是,金广福设隘垦田,尝祈神佑,至(清)咸丰三年(1853)乃建庙,中祀释迦,以天上圣母、神农大帝、文昌帝君、三山国王诸神而旁祀。淡水同知李嗣业、垦首姜秀銮、姜荣华三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修;五谷大帝庙,在竹南一堡五谷王庄,(清)嘉庆二年(1797),业户张徽阳等倡建,祀神农”,足见当时信仰之隆盛。

在大多数岛内民众心目中,炎帝神农不仅是中华民族始祖,也是一位慈祥长者,更是有求必应的神灵。在岛内闽粤移民尤其是客家人聚居区,几乎每个乡都有一座以上的神农宫庙,每天到神农宫庙烧香、拜祖已成为当地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各地神农宫庙每年都要举行庙会,隆重祭祀炎帝;不少民众在家设炎帝神位,日常供奉不辍;到炎帝老祖出生地祭拜更是他们魂牵梦绕的心愿。今之岛内奉祀炎帝的宫庙遍布全岛,主祭炎帝的宫庙有254座,配祀宫庙多达500多座,约有600多万信众,每座宫庙拥有信众少则万人,多则高达几十万人,常年香火鼎盛;众多信众经常集合在宫庙中虔诚祭祀、祈愿祝福;每年农历四月廿六日为神农大帝圣诞,全台各奉祀神农大帝的寺庙均有盛大庆典活动。

明清时期大陆移民赴台拓垦,将神农信仰带人台湾,随即在岛内兴起神农崇拜。就岛内神农大帝信仰,一直有“北先啬、南青云”之说,即炎帝信仰的两处名庙和重镇,新北三重的先啬宫与高雄大社的青云宫。

三重地区最早的庙宇为先啬宫,移垦于三重地区的大陆先民在原乡长期受神农大帝保佑,故在入台时请神农大帝共赴台湾并建庙奉祀。先啬宫主祀五谷神农大帝,所奉祀神农大帝神像是从福建泉州真宝殿请入,创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是先民适应生存环境之所需,也是原乡民俗文化在新住地的延续,建庙专祀表明移民渴望农事顺遂、祈盼生活安康的心愿。先啬宫最初建庙于三崁店,后因洪水频发而迁至二重埔五谷王庄,当时虽为只有后殿的小庙,香火却十分鼎盛;历经清道光三十年(1850)及1925年等多次重修,先啬宫成为三重地区规模最大的庙。神农信仰在当地的传承与其灵验度有关,民众在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都会求助神农大帝,原因是“他很灵”。20世纪中叶,三重地区的神农信仰规模达到一个历史巅峰,缘于感念神农大帝恩泽、举行隆重仪式酬谢神灵的“三重大拜拜”,即在神农大帝圣诞日举办“三献礼”和“神尊绕境”,曾为轰动整个台湾的盛况。“三献礼”为庄严肃穆的祭拜大典,在神农大帝诞辰当日举办;作为延续闽地传统民间祭祀典礼的“神尊绕境”常在圣诞前一天举办。是日,先啬宫神农大帝出巡,伴有彩车、神将;民众在家门前摆好供品,燃香放炮,迎接巡游队伍;家户均办流水席,呼朋引伴来“光顾”,大量来自台北及周边县市的民众竞相涌入三重地区吃流水席。进入21世纪,“神农文化祭”渐取代“三重大拜拜”,成为新的传承和发扬神农大帝信仰文化的年度盛会。

高雄市大社区青云宫始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黄姓开基祖黄发自福建泉州南安移民入台,随身奉请神农大帝神像一尊为守护神。入台后在观音山设坛奉祀,后经乡绅共议立庙,清嘉庆元年(1796)迁至现址建立青云宫,号称“神农庙”,当地民众都以“老祖”来敬称神农大帝。清光绪二十年(1894)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中即有“一在篱仔内庄(观音),县北十九里,屋八间(额‘青云宫’)。嘉庆十二年(1808),洪廷锦重建”之记载。青云宫共奉祀五尊神农大帝,神农大帝二祖开基建庙,清光绪年间雕塑神农大帝老祖金身,后陆续雕塑神农三祖、四祖、五祖神像。神农大帝神像头戴“九旒冠冕”,即双排各垂九条珠串之圣帝帽,足见神农大帝神格权威和信众尊崇。后经1965年乡绅倡议购地整建,1981年神农大帝圣诞日落成,庙门对联“青荧绚瑞庙貌巍峨大社馨香禋万世,云彩呈祥神灵显赫群黎俎豆继千秋”和庙内柱联“青峰翠屏山容倚伏秀毓灵锺称胜地,云蒸霞蔚庙貌巍峨民昌物平庆丰年”均以“青云”为首字并极尽弘扬赞颂。青云宫交陪广阔,每逢神农大帝圣诞,各地分灵子庙皆前往祝寿,形成地方盛事,也因而发展出颇具特色的南巡大典,巡狩范围也由十三庄增为十七庄。除盛大南巡活动外,青云宫也与相关方面共同举办盛大“文化祭”活动,成立“台湾炎帝神农文史学会”编撰《财团法人高雄市大社区青云宫神农信仰文化全志》,与实践大学合办“神农杯战鼓锦标赛”等,凝聚信众信仰和增强认同,期冀从多层面推广神农大帝信仰文化。

进入现代社会,岛内炎帝信仰依然蓬勃发展、供奉隆盛,并未因时代变迁而式微,城市拜、农村也拜,农民拜、医生也拜,药商拜、其他商人也拜,老年人拜、年轻人也拜,种种习俗保存完整。相较于大陆,岛内炎帝文化活动丰富且多样化发展,各官庙每年均会组织各式各样的、盛大的祭祀、出巡、绕境、进香等活动;炎帝神农圣诞庆典和神农文化季等祭祀活动,均已成为岛内民间非常重要的节庆和习俗;部分宫庙也有独特庆典或祭祀活动,例如新北先啬宫的“三重埔大拜拜”、桃园龙元官的“赛猪公”比赛、高雄中药商公会的捐血公益活动等。

与祖国大陆的交流交往

岛内在“解严”以前,祭祀炎帝的活动即已开展;两岸关系解冻后,两岸同胞始共祭炎帝,岛内以个人名义赴大陆祭祀炎帝的活动也陆续展开。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祖国大陆各地开始修复炎帝陵庙等炎帝文化遗迹,岛内同胞即在筹措资金等方面做出较大贡献。就团体祭祀来说,上个世纪80年代末即已出现,在90年代初即有日渐增多趋势,如1989年1月台中神农大帝庙主任委员林文卿率团赴鄢县(今炎陵县)祭祀炎帝,1990年台北姜氏宗亲会和台南镇安殿信徒进香团也陆续前往祭祀。随个人和团体赴大陆祭祀活动日渐增多,炎帝分灵岛内也开始出现。台湾雾峰圣贤宫神农大帝庙是林文卿先祖于明末清初追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兴建的,1949年时所供奉仅为一块炎帝神农氏牌位,1989年炎帝神像分灵圣贤宫,在举行开光仪式后,林文卿动情地说:“炎帝是海峡两岸炎黄子孙的共同始祖,炎帝始祖分灵台湾,台湾岛上的炎黄子孙终于也可以受到老祖宗的庇佑了”。在1996年时,台湾神农大帝联谊会即已组织来自台北、台中、高雄、嘉义、宜兰等地的120多名台胞专程赴炎帝陵拜谒始祖。

进入21世纪,两岸频繁开展炎帝文化交流活动;2001年,新北先啬宫董事长李干龙倡导建立“中华神农大帝协进会”,致力于促进台湾地区主祀神农大帝宫庙之间的往来,并积极与大陆地区进行交流,2006年至今,协会多次与大陆各地炎帝陵联合举办海峡两岸祭祀炎帝神农氏的活动。尤其是近10年来,台湾供奉炎帝的宫庙陆续赴大陆谒祖交流。2010年8月,两岸神农文化首次祭祀大典在湖北随州烈山镇举行,岛内24个神农宫庙300名信众参加祭祀;2011年10月,海峡两岸神农文化祭活动在湖南炎陵举行,台湾中华神农大帝协进会组织岛内80家神农宫庙约600名信众参加;2013年6月,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高端论坛在湖北随州举行;11月,山西高平以“弘扬炎帝文化、传承炎帝精神”为主题举办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高层论坛;2014年8月,湖南炎陵以“弘扬神农文化,共圆美好中华”为主题举行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交流活动;2016年5月,山西高平以“问祖炎帝寻根高平”举办海峡两岸同胞炎帝故里拜祖典礼,岛内神农大帝协会、32个炎帝宫庙和信众代表等1000多名台湾同胞参加;2017年5月,山西晋城以“神农炎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主题举行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高端论坛。近年来,台湾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交流协会、神农大帝协进会、炎帝神农文史学会、姜氏宗亲会以及岛内30余座神农炎帝宫庙等各类团体,先后100多批次、共5000多人赴山西高平进行寻根之旅和祭祖活动。此类文化交流活动,不仅促进了炎帝文化研究,而且增进了两岸同胞的相互信任和相互了解,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同一祖先血浓于水,共一中华情重于山”,神农炎帝在岛内中南部和少数民族部落里也备受尊崇,祭拜神农是其每年最重要、最神圣的祭祀活动之一。台湾中华神农大帝协进会作为岛内统一的炎帝文化社团组织,每年都要牵头举办全岛性大型祭祀活动“神农文化季”,岛内信众拜谒虔诚,以向神农炎帝像敬献花篮、恭读拜祖文、行施拜礼、敬十献礼表达虔诚和敬意。岛内民众祭拜炎帝的“三献礼”也独具特色,既保留了中华传统祭祀礼仪的精髓,又将台湾民间祭祀活动的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在2010年第二届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论坛举办之际,神农祭祀大典在烈山隆重举行,来自台湾24个神农宫庙的300名嘉宾抬着神农大帝銮驾、携祭品依次人场,敬高香、献花篮仪式后,在激越悠远的音乐声中,岛内信众即以台湾传统的祭祀仪式“三献礼”祭典始祖,深情缅怀炎帝神农氏之万代恩泽,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意义

炎黄文化是中国各民族祖先共同创造的历史文化成果的总和,是中华民族文化之象征、精髓和根源,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先进的文化,其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大一统趋势;炎帝是中华民族文化始祖之一,炎帝文化以其丰富内涵和精神财富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海洋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郭展礼即此认为,炎黄文化与台湾文化同根同源,台湾移民与中原“血浓于水,唇齿相依”。炎帝神农坚忍不拔的开拓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及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在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价值观念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使岛内炎帝信仰和文化发展出两个重要核心价值及精神:一是源于中国自古以来的“以农为本”理念,炎帝神农作为农民的守护神及庇佑者,在岛内化变出“台湾牛”所代表的刻苦勤劳、一步一脚印精神;二是炎帝神农作为大慈大悲的医药之神,以“仁者爱人”精神庇佑民众健康,其“尝百草”同时也代表着牺牲奉献、济世救人及科学研究的精神。岛内学者认为,弘扬和传承炎帝文化,正是岛内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以“台湾牛”而昂首挺胸的精神基础。“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中华文化的源头是三皇五帝”曾长期存在于岛内小学和中学的历史课本中,而今之台湾社会生活中的习俗,无不从中华传统文化所出,故台湾人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生活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

“炎黄子孙”是“港、澳、台同胞与海外华人寻根认同的广泛自称”,是“广大中华儿女充满民族自豪感的普遍代称”,不仅体现了文化传统上的继承关系,还对探索中国文明起源、深刻认识中华文化基本特性、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所起作用甚巨。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曾在回祖国大陆进行“搭桥之旅”时强调“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表达着两岸同胞同为炎黄子孙的历史共同记忆,也印证着两岸同宗共祖、同文同种、兄弟同胞的关系。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两岸神农炎帝信仰也一脉相承。于岛内民众而言,祖先、神灵的信仰交织在一起,炎帝成为求健康、求发财、求平安、家庭和睦、兼具佛道教信仰的神圣符号,是信仰和信俗融合的产物。

神农炎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两岸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财富,已成为维系中华民族情感的巨大精神力量。海峡两岸以炎黄子孙为荣,以同根同源同脉为亲;台湾中华神农大帝协进会会长游炎川表示,“两岸同胞有着共同的祖先,拥有共同的文化,同根同源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信仰让大家有更多共同语言”。岛内炎帝神农信仰文化,对于两岸间共同传承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增强两岸同胞文化认同、厚植两岸同胞精神纽带、增强手足之间血脉联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神农大帝在岛内有着广泛的信仰基础,由“海峡两岸神农炎帝祭拜大典”等系列活动,即已显现出两岸民众在传承和弘扬神农炎帝文化上的文化认同,此也有益于共同文化基础上的共同民族心理的培育。今之岛内“台独”政客扭曲、篡改中华民族历史,试图以“丑中、仇中、反中、去中”等手段来蒙蔽、欺骗台湾民众;神农大帝在岛内民间信仰中有崇高地位,已成为整合民众向心力的表征;应以神农炎帝文化信俗为纽带,深化两岸人文交流,加强两岸间炎帝文化的学术研究和交流交往,藉由“慎终追远”、探寻“人类之本”,使更多岛内同胞加深对中华文化真、善、美的认识,从以炎黄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的文化智慧和精神动力,进而凝聚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和核心价值,增进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是破解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图谋的有力手段,也有助于早日完成两岸和平统一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李务起)

 

【摘自《台湾周刊》2022年第5期】


责任编辑:左秋子
台湾资料库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7 By www.viewcn.com &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