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2021年岛内政局回顾

华夏经纬网 > 台湾资料库 > 历年回顾      2022-08-05 15:03:49

作者 刘匡宇

2021年,在两岸关系和国际地缘政治新形势下,台湾政治社会主要矛盾愈加复杂突出,民进党强化“绿色独裁”与在野党和民间抗争力量不断拉锯,围绕多项中小型选举和未来选举,各个政党各方势力多种要素反复博弈、交织酝酿,政党政治和社情民意出现新动向。岛内新旧矛盾的集聚将在未来选举中进一步发酵激荡。

一、连续选罢活动加剧政治斗争,政治生态出现新变化

2021年并非台湾大型选举年,但多项“罢免”“公投”贯穿全年,成为牵引岛内政局的一条明线。

(一)接连选罢活动搅动岛内政局

在绿营利用低门槛“罢韩”开启“潘多拉魔盒”后,2021年,岛内在野力量连续发动多场针对绿营民意代表的“罢免”。其中,“台独民粹”色彩浓厚的桃园市民进党籍议员王浩宇和“台湾基进党”籍台中市“立委”陈柏惟先后被成功“罢免”,作为其政治余波的“立委”补选和亲绿无党籍台北市“立委”林昶佐“罢免”案也在2022年初登场。12月18日,“四项公投”案举行投开票,“重启核四”“反莱猪进口”“公投绑大选”“珍爱藻礁”皆以小幅差距未通过。围绕上述选举,蓝绿白等各阵营内部和相互之间展开了复杂持续的争斗竞合和权力重组。

(二)岛内政治生态出现新变化

接连不断的“罢免”和社会抗争显示,台湾社会不满民进党“一党独大”、“绿色独裁”的民怨凝聚不散,“反绿厌蔡”民意需要宣泄出口,岛内政治和选民结构也随之生变。一是外部大环境更深刻塑造岛内政治小气候。两岸关系紧张和美国深化“以台制华”成为岛内政治竞合的重要影响因素。一方面,大陆强力遏“独”决心坚定、措施果断,加上美政府连续表态“不支持台独”,在岛内折射为陈柏惟等“独派”遭民意反噬。另一方面,民进党当局加紧“附美反中”,将“四项公投”操弄为是否“亲美脱中”的意识形态和路线对决,恐吓绑架岛内民意,在“亡国感”失灵之后转而贩售“不安全感”,使之成为岛内“集体潜意识”。二是岛内经济社会矛盾不断积聚拾升。在国际地缘政治刺激和两岸经贸高企带动下,台湾经济数据延续好转态势,人均GDP首破3万美元。但岛内民生困境愈发凸显:产业发展冷热不均,受益面狭窄,民间消费投资需求动力不足;贫富差距加速扩大,阶级对立更鲜明;蔡当局动辄以纾困补贴等方式“政策买票”,虽在“公投”中有所收效,但治标不治本。台“主计总处”数据显示,台最高20%家庭和最低20%家庭可支配收人差距连续三年拉大。日媒《产经新闻》称,台高科技产业光鲜掩盖了劳动阶层撙节度日的辛苦;疫情无薪假、失业潮加剧了社会基层和弱势群体的收入危机;民进党抒困资金多流入资本市场,加速台湾财富结构从M型化社会变成L型化社会。三是选民结构和民意氛围出现新态势。2020年蔡英文连任时的高支持度逐渐退散,“美丽岛电子报”“台湾民意基金会”等亲绿机构的民调显示,蔡支持度长期徘徊在40%,青年支持更呈现“雪崩危机”。不满其执政的浅色和青年选民持续向中间移动,“四项公投”投票率仅41%,呈现“蓝绿对决”、“中间选民冷感”态势。2018年以来“无色觉醒”新民意带动的中间选民增加态势逐渐清晰化、实体化,这部分选民包括经济选民、高学历和年轻选民等,其特点是“厌蓝厌绿”、“选人不选党”、民意流转快,成为各政党试图跨出同温层的主要争取对象。

二、民进党执政治理失能,“绿色独裁”强化专权

2020年是民进党执政危机四伏的一年,重大政治经济社会事故不断,“岛内人心惶惶,党内黑影幢幢”,暴露出其治理体系和能力重大缺漏,迫使民进党强化“绿色独裁”以稳固执政。

(一)执政危机催动民进党强化权力垄断

一是民进党施政失德失能,台湾天灾人祸不断,政治社会乱象丛生。“太鲁阁”列车出轨、高雄“城中城”大火酿百余死却难追责;能源、水利政策混乱短视导致全岛大停电和“世纪旱灾”,“五缺”危机更加凸显;丁怡铭、丁允恭、王定宇、高嘉瑜等“绿色喉舌”“名嘴”丑闻连爆,揭开民进党“网军治台”操弄认知战的黑色产业链;台北市警局被黑道闹场、各地枪击频发,叠加“黑道人党”丑闻,折射民进党“黑金政治”、派系恶斗深度渗透公权力,加剧台湾政治失格、社会失序。前“扁办”主任陈淞山称,“蔡苏体制”政治螺丝太松导致人祸危机。二是民进党借“改革”制度性强化专权垄断,“五权分立”名存实亡。在农田水利会改制后酝酿乡镇市长改官派,强推新竹县市合并和修“地方制度法”,在台中市“立委”补选追打“黑派”颜家,目的是在基本完成对国民党合法性和经济基础的打击后,进一步削弱其地方派系和基层组织体系。同时在“五院”一把抓后,继续推进“废考监院”“18岁投票权”等“宪改”目标,瓦解台现行体制。年底,强行将“2022年度公务预算全案”跳过“委员会审查”径付二读,台军“2022年度防务预算”3726亿初审只删1亿。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批,“民进党将立法机构当作橡皮图章是民主‘宪政’之耻的独裁专政”。

(二)“政治防疫”酿民进党执政最大困境

民进党当局意识形态和政治利益主导防疫,导致台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暴发,延烧累月已至近千人丧生,戳破其防疫神话,明显冲击“蔡苏体制”。

一是防疫体系漏洞百出,治理能力缺失。民进党长期汲汲于“政治防疫”“以疫谋独”,实际政策极为懈怠消极。为维持“民主防疫模范生”形象而入境失察,政商勾结导致桃园机场、医院破口不断;核酸检测、医疗资源、科学流调和社会管控水平不足集中浮现,大量病患未被发现或救治,台北等地频现聚集性感染;防疫观念落后,在全球进入“技术抗疫”阶段后,还停留在“围堵防疫”,甚至玩弄数字游戏,创造“校正回归”等概念粉饰太平、思弄民众。二是疫苗政策消极混乱、级不济急。冷对地方和在野党引进大陆疫苗的呼吁,押宝无第三期实验数据的台自产疫苗和美日赠售疫苗,被揭发有派系从中图利;接种过程乱象不断,特权插队频发,覆盖率,有效性缺乏保证,疫苗接种致死逾千例,超过确诊死亡850例。三是疫后社会经济恢复不佳。疫情严重冲击台经济社会,引发物资抢购潮、消费品上涨、股市暴跌等波动,重创民间消费和内需产业,Etoday5月民调显示,6-7成民众对民进党当局防疫缺乏信心,担心没有疫苗或缺少救治。尽管如此,民进党当局仍在消费补贴、纾困补贴和县市补助的发放上动政治脑筋,借机自肥并打压在野党,激起多个县市群起反对,寻求政策自主。

(三)党内围绕选举布局展开激烈斗争

岛内政治新一轮选举周期,民进党内聚焦选举布局的内部矛盾逐渐上升。一是派系激烈互打成为选举卡位起手式。蔡英文“顾问”黄承国涉黑并为蔡拉黑道充人头党员、前“立委”黄国书等被曝曾担任“学运线人”、陈时中违规与商人聚餐、高嘉瑜遭家暴以及林智坚弃选“大新竹市长”等事件中,派系围绕权位和提名的互打刀刀见肉,也显示民进党派系共治结构深入侵蚀台政治社会肌理。二是派系消长和接班人竞争更趋复杂激烈。蔡英文任期第二任期将过半,民进党重心向围绕“保选举”和“后蔡时代”分蛋糕转移。各派系在互打中受创不一:“英系”已现另谋后路倾向;苏贞昌身处矛盾前沿,“倒阁”声浪不断;“新潮流系”抢占“公股”事业要职和运作网军被党内揭批;“正国会”“涌言会”等深绿派系要角也遭狙击,“喜乐岛联盟”等“独派”不满民进党放弃“公投绑大选”和“修宪不力”,陈水扁多次蠢动放话。“公投”中一度被蔡“就近看管”、罕有舞台的赖清德表现活跃,蔡“内定接班人”郑文灿则要为桃园沦为疫情破口和辖区“公投”全同意埋单,代苏“组阁”、直通“大位”的路线规划几已无望。

总体看,蔡英文仍发挥“桶箍”作用,把控民进党大方向和话语权。一方面,专攻两岸、对外事务,将经验丰富、执行力强的苏贞昌顶在内政前台,通过“分权分责、相互妥协”确保“蔡苏体制”延续,稳住2022选前政局;另一方面,紧抓政党路线和选举提名权,力求不会“跛脚”并长期主导民进党。

三、国民党仍在低谷中徘徊,内部整合不易

(一)“江下朱上”,国民党逐渐稳固基本盘

一是江启臣固盘有功但开疆拓土乏力。江任党主席期间,国民党加强“亲美”路线、淡化两岸政策议题、专攻内政议题的策略,一度将国民党带出最低谷稳住2成基本盘。但国民党面对蔡当局蛮横施政、“政治防疫”引民怨爆棚却抗争力道不足,在民进党支持度锐减10%同时始终无法争取更多认同。此外,江抛“宪法九二”在党内引起较大争议,除朱立伦重申回归“九二共识”和马英九路线,代表“外省蓝”、“知识蓝”的赵少康宜布组建“战斗蓝”,深蓝的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参选党主席声势骤涨,国民党权力改组和路线调整已成必然。二是朱立伦重回国民党传统路线,领导力面临考验。9月25日,朱立伦以45.78%得票率成为国民党新任党主席。朱针对性地在强化对美沟通同时,兼顾两岸政策,加强对绿监督和斗争,特别是将“罢免”陈柏惟和后续“立委”补选,以及“四项公投”视为未来选举的前哨战,采取与地方派系和基层组织空战陆战分进合击的策略。但最终罢免陈柏惟险胜过关,“四项公投”全部小败,后续“立委”补选和“罢免”林昶佐也陷苦战,朱上任后走势先扬后抑,势必影响其领导能力和选举布局。

(二)党内出现“弱中央、强诸侯”微妙变化

2016年“政党轮替”后,在民进党不遗余力追杀下,国民党中央的党产、合法性和地方组织被持续瓦解,党中央领导统御能力持续弱化。同时,2018年地方选举蓝绿翻转以来,国民党15席县市长表现稳定,侯友宜、卢秀燕等“直辖市长”支持度高企。为维持对不同光谱选民的吸引力,侯等人选择远离党务、避谈意识形态、专注市政,没有冲在党中央主打的“罢免”“公投”选战一线,长期出现蓝营诸侯政治声望高,国民党支持度难抬升的背离现象。此外,党内韩国瑜、赵少康、郭台铭和基层与青年等新老力量交织起伏,对朱立伦领导力持续形成挑战。

四、民众党收割“第三势力”,稳居第三大党

岛内政治极化、民粹化交织,大党凭借政经优势稳固基本盘,利用“政党法”和选举制度压缩小党生存空间,一时间小党林立的“第三势力”出现明显分化,立场极端的民进党侧翼政党“时代力量”“台湾基进”或内斗不止、或“立委”被“罢免”而趋向泡沫化,大量青年和中间选民转趋游离,柯文哲的民众党抓住机会稳步成长。

民众党强化“超越蓝绿”,拓展生存空间,为柯文哲参选2024布局。一是意识形态和两岸政策微调。一段时间以来,柯因认同“两岸一家亲”、主张两岸交流立场和吸纳泛蓝人才而被贴上“亲中”“小蓝”标签,为此屡有平衡之举。12月初的“双城论坛”中,柯视频致辞时仅重申“五个互相”;举办两岸研讨会,认为要在“中美对抗框架”下思考台湾问题,批蔡两岸对抗,认为对大陆“要理性思考,要有交流”。此外,柯还抛出“天然台”“台湾国家”认同论述,据柯阵营内部调查称,其团队“中间偏独”,并欲借此重整与绿营沟通的人脉。二是柯明星效应拉拾政党支持。柯在全岛性的“2024选举支持度”“十大政治领袖”等民调中位居前三,“好感度”达到“竞逐大位”水平,带动民众党吸引不少浅色、青年和中间选民,支持度一度超车国民党来到17%,目前有10%以上较稳定基本盘。三是坚持“新中间路线”与蓝绿维持区隔、竞合。台北市防疫是绿白攻防焦点,柯高声呛绿、金句频出,声势盖过民进党。后续在“网军治台”、县市合并等议题上批评“绿色独裁”,在“四项公投”中持“反莱猪”“护藻礁”立场与绿对抗,在台中“立委”补选中暗示挺蓝,模糊保留“蓝白合”“郭柯合”政治想象。四是持续政党建设、选举布局。民众党仍处于由柔性转向建制、从泡沫回归实体的初创阶段,柯不断融通台北市政府及其金主资源巩固选举人脉金脉、滋养政党,培养副市长黄珊珊接班台北,安排在立法机构表现不俗的张其禄、高虹安等插旗新竹等地,从蓝营挖角的谢立功、黄文财等人强化党务选举和媒体网军经营。目前在全台18县市设党部,在7县市提名35人参选党公职,政治献金和党费收入增至约3900万新台币,稳居岛内第三大党。

2022年,岛内各方势力围绕“九合一”选举布局备战势必展开激烈搏杀,蓝绿白朝野政争与策略竞合将更趋尖锐多变,并与岛内民意流变相互作用,“台独”势力或也将借选举炒作“谋独”。在美、日等外部势力加大干预台海、两岸关系面临新的机遇与考验下,未来岛内政局将与多种外部因素叠加共振,更趋纷乱动荡、复杂诡谲。

【摘自《台湾周刊》2022年第2期】


责任编辑:左秋子
台湾资料库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7 By www.viewcn.com &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