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沛忆,1987年1月出生。台湾新北市人。台湾大学政治系、台湾清华大学社会所毕业。2014年5月30日加入民进党。现任民进党发言人兼“台湾民主学院”主任。网络电视Yahoo TV政论节目《风向问峥忆》主持人之一。“亲英系”青年军核心成员。
蔡英文倾心培养的“学运要角”
吴沛忆出生于新北市新店区。2003年入读景美女中。据吴自述,高中时的她就对政治非常有兴趣。虽然家中没有人从政,但自己常看政论节目。中学时,单亲家庭长大的吴沛忆“有点叛逆”。吴自称,中学时深刻体会到“升学主义”教条式压迫,“很讨厌学校,搞不清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从小就常问我妈,为什么要读书”。初中时,“每天被打”,高中时“被记过,差点退学”。2008年,吴沛忆考入台湾大学政治系就读。入学当年,吴就与同学一起在摩托上插满旗帜,跑去参加抗议海协会长陈云林赴台进行的第二次“陈江会”。到了现场,同学被维安警察打上,车被阻在车道。由于警察维安驱离、没收、禁制、拘捕抗议民众,触发了台大学生、教授及社会人士静坐抗议活动,即“野草莓学运”。吴与同学们也在PTT等网络社群帮着号召参加静坐守夜等。经历这场抗议活动,吴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更高,与民进党的关系不断走近。2009年,吴考入台湾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院,师从谢国雄教授。2012年以题为《挑战发展主义霸权:国光石化争议研究》的论文获硕士学位。
由于热衷政治,加上其就读的台湾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与民进党关系深厚,吴结识不少民进党政治人物。201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吴沛忆在朋友介绍下进入蔡英文成立的“小英教育基金会”社会力发展中心任职,负责与青年和各种社会团体的合作计划。2014年3月,吴沛忆参与“反服贸运动”,成为这场被称为“太阳花学运”的要角,并在“学运”结束后加入民进党。2014年5月,蔡英文回锅担任民进党主席,吴沛忆与一帮“小英基金会”干部进入民进党党务系统,先后担任媒体创意中心副主任、民进党“台湾民主学院”副主任等职。2014年“九合一”选举期间,吴负责操盘“民主小草”计划,为民进阿当培植青年基层选举人才。此计划共推出47名青年候选人参选里长、市民代表,最终15人当选。吴还负责“守护者联盟”监票计划,共培训1万5千名场内监票员,为民进党2014年“九合一”选举大胜处理不少。此后,吴一直服务于民进党中央,并日益受到蔡英文与民进党秘书长洪耀福的重用。2016年5月25日,吴升任民进党“台湾民主学院”主任。
尚未做好参选准备的“新生代发言人”
2016年民进党两场选举胜利后,蔡英文继续加强党内青年人才培养。在此背景下,吴沛忆与张志豪于2017年1月3日被同时延揽为民进党发言人,成为蔡英文培养的青年军代表性人物之一。
成为民进党发言人后,吴沛忆告别幕后角色,成为站在第一线为民进党辩护发声的“传声筒”。对于这种角色转变,吴称,“过去坐办公室比较多,现在担任发言人就要独立面对媒体、镜头,还慢慢在习惯中”。角色转换后,吴沛忆最受媒体关注的并不是她的发言表现,而是她的外表长相。吴被岛内媒体评价为“外表亮眼”、“神似陈意涵”、“有头脑又有脸蛋”,并被冠以“仙女级发言人”等称号。不过,吴沛忆透露,“自己私底下是个宅女,目前没有男朋友,大部分的时间就是坐在办公室,下班则和朋友吃吃饭或是运动”。从其脸书内容看,跑步、拳击等是吴的爱好。
随着2018年地方选举临近,民进党内关于年轻人参选的话题日益受到外界关注。吴沛忆作为民进党内新生代代表之一也频频遭点名参选地方公职。岛内媒体报道,原民进党在台北市中正万华区的市议员童仲彦由于家暴绯闻事件遭到开除党籍处分,民进党中央有意派遣吴沛忆到该选区参选。对于这一传闻,吴表示,“自己接发言人之前都是从事幕僚工作,过去并未考虑过参选的事,但现在整个党都鼓励青年出来参选,未来的事真的很难说,但目前暂无此规划,”“目前讨论太早”,“一切还是等初选办法出来后再来讨论”。吴还搬出其母亲反对参选的意见进行回应,称“参选对她而言是很大的事情,是人生很大的改变,要考虑的层面很多”,“当初她要来党部工作时,妈妈很紧张,她向妈妈保证自己不会参选,才让妈妈放心她来党部工作”。吴也声称,自己是单亲家庭,所以会很在意妈妈的意见,“家里若不支持她参选,确实让她有些为难,一方面是自己的妈妈,一方面是栽培她的党,加在两方中间,确实很难抉择”。不管吴此次选举最终是否参选,但以目前蔡英文对其重用态势,未来吴应该有机会更上层楼。
模糊的两岸观
在“两岸观”上,吴沛忆一是“认同台湾”。吴自称,作为新世代的年轻人,对于台湾的认同是很天然的事情。二是对两岸交流持务实态度。吴对两岸交流的态度较为开放务实。吴自述,念研究所时曾赴北京清华大学交流过5天4夜,“觉得台湾与中国一般人民差距也不那么大,对于彼此认知的差距也不是不能理解”,“当时她和中国大陆学生聊天,大家认为也许20年之后,两岸问题就没有那么困难”。此外,吴认为,中国大陆与台湾本来就不是同一个地方,只是现在在政治框架下,讲同一套话,这是政治上的现实。
如此模糊的两岸观,可以想见,吴参与抗议陈云林的活动、“野草莓运动”以及“反服贸运动”,应该更多的事基于价值观而非“台独”意识。是否如此,尚需观察。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7 By www.viewcn.com &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