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台湾虎爷信仰(上)

华夏经纬网 > 台湾资料库 > 社会文化      2022-10-21 17:52:15

台湾是一个民间信仰极其隆盛的地方,先民出于对神灵的敬仰和祈福消灾的冀望,往往不惜人力、财力,建造数量众多的庙宇,故在岛内出现了有人住的地方就有神庙”“各地的庙宇总比当地学校多的情况。庙宇一般均会设神像供民众祭拜,在岛内各类庙宇中,与虎相关的神像数量居所有神像之首位,由此可知虎神信仰之普遍和隆盛。

虎爷信仰的由来

虎神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神祇,岛内将以虎为形象的神祇普遍称“虎爷”,也称虎爷公、虎爷将军、虎将军,尊称为下坛将军、山君(军)尊神等。中国远古时期即有对老虎的崇拜,后来此崇拜成为民间信仰的一部分。岛内先民认为虎受土地之神管辖,有“土地神辖山中虎”之说,虎因被山神、土地公、城隍爷等神明收服而具有神力,不但不会伤害人畜,还会保护人类,故民众多尊称其为“虎爷”并虔诚奉祀。虎爷最早为山神、土地公及城隍爷的坐骑,后来也成为王爷、妈祖等诸神的坐骑,“虎将军是妈祖的前锋使者”“妈祖的护法是虎爷”之传说均广为流传,使虎爷不仅和土地以及城池间建立联系,成为早之先民重视土地和城市的一个例证,也使其和诸神产生关联,进而具有守护村庄、地域、城市与庙境的功能。

虎爷信仰之所以普遍和隆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岛内民间信仰中,以奉祀福德正神(土地公)和保生大帝为最多,而奉祀此两位神灵,必奉祀虎爷,故岛内的虎爷神像最多。在岛内民间传说中,土地公是掌管一切土地的神,而虎作为山中之王,时常危害土地上的生物,被害者乃祈求土地公收服凶猛的老虎,因此老虎遂被土地公收服并成为其脚力;由于虎凶猛而有雄威,乃被民众祀奉为神,与土地公同祀。民间认为虎经常跟随土地公,按照土地公的命令而行动,故即使虎对人有所伤害,也是得到了土地公的许可。所以岛内民间有相当有趣的俗语“土地公无书号,虎不敢咬人”;虎要是咬人,必已得土地公允准,而所咬之人,也必定是为非作歹者。

“虎神”“虎将军”之名和岛内所流传保生大帝与虎的传说相关。保生大帝名吴本,是宋朝名医,后世为尊崇其医德,乃将其人格转化为神格并建庙祭祀。据说其生前某天,有一头老虎吃了一位妇人,结果咽喉被妇人的骨头卡住(一说其囫囵吞下一位盛装女人,却被此女头上所戴金针深刺喉头,因而日以继夜剧痛),痛苦难当之际,遂化身为人(一说其以虎身)向保生大帝求救施医。吴真人将其治愈,故有“保生大帝医虎咽喉”的传说。后来老虎感念大帝之恩,死后灵魂来大帝庙守护,民众乃尊其为虎神。

另一些传说,内容和此大致相同,只是加入了保生大帝和老虎的生动对话以及故事发展的诸多细节:老虎喉咙被扎伤或卡住后痛苦异常;吴真人训斥老虎“残害的人畜太多,这是上天对你的惩罚,我不能救你”,“不能替你这作恶多端的畜生医病除痛”;老虎“依然不肯离去,仍在原地低头仟悔”,“愿从此改过,决不再危害人畜;而且愿意服从命令甘受驱策,但求解除病痛”;吴真人为其诚心所感动,“便让它张大嘴巴以诊视喉头,并将一个小环放进虎口,撑开其嘴,然后伸手直至其喉部,轻轻把金针拔出;又抹上一些药物在创口上”;很快便将病虎医好了;老虎“为感念吴真人恩德,寸步不离,生前供真人坐骑差遣,死后亦忠诚守护”;保生大帝成神后,便度猛虎成神,其也就成为神虎;保生大帝所救者为黑色老虎,为区别土地公的虎爷,因此又称其为“黑虎将军”。民间也称其为“虎爷”,认为“虎爷曾是大道真君的坐骑,为保生大帝出巡的开路先锋”,并相信黑虎可治愈病毒及鸡鸭瘟疫。岛内就保生大帝所收服老虎为“虎爷”或“虎将军”的传说也有辨析和衍化,大意为保生大帝很慈悲,他上报玉帝将武夷山虎族全封为神,除虎族统领跟随保生大帝外,其余虎爷全被玉帝敕封为护宫大将军,负责守护宫庙;领有玉帝旨意的宫庙,都会陪祀虎爷。故民间也将土地公所收服之虎称为“虎爷”,将保生大帝收服之虎称“虎神”或“虎将军”。

在岛内民间信仰和传说中,许多神明的坐骑均为老虎。除福德正神坐骑为黄皮黑纹的虎爷公、保生大帝吴真人的坐骑是其曾降伏的暴伤人的黑虎外,张道陵天师在鹤鸣山精思炼志时,有天人乘“龙虎”而下,授其以新出正一盟威之道,其在巴蜀传道时还曾降“西城白虎”,传说天师所炼仙丹称“龙虎大丹”,其在龙虎山时经常以虎为坐骑,后更是骑虎出征、制服天下恶魔;玄坛真君(赵元帅)骑黑虎镇守天师玄坛,瑶池金母出游时所乘为白虎:城隍爷、妈祖据说也均曾收服老虎并使之成为坐骑,崔府君断虎之罪、殁后所乘为虎,铁拐真人、伏虎禅师的坐骑也均为虎:但这些虎神与虎爷存有区别,时遭混淆,不过习惯上均称为虎爷。

与中央王朝建立关联的传说及作为信仰载体的宫庙

在庙宇中,虎爷常被摆于神桌之下奉祀,故也常被称为“下坛将军”。此为虎爷信仰的一个特殊之处,虎爷作为动物之身,神格卑微,常被置于桌下。在岛内传说中,虎爷原本也在神桌上,但后之屈尊桌下却和清嘉庆皇帝巡游台湾有关。传说嘉庆皇帝微服私访台湾,某天到一家客栈打尖儿,但客栈生意兴隆、座无虚席,店家和满堂宾客无一人能认出皇帝来;因嘉庆皇帝不愿表露身份,一行竟无处可坐。此时嘉庆皇帝见桌上供着虎爷,随口说“联贵为天子都没有位子坐,你这虎爷竟敢高踞桌上?”众人听了方知皇帝驾到,忙下跪面圣,虎爷也不敢怠慢,迅即让出位子;自此之后,虎爷便只敢置身桌下了。虽为传说,但其不仅将台湾所信仰之虎爷和清朝皇帝间建立起联系,也将清朝皇帝“请”到台湾巡游,更将虎爷屈尊桌下的理由变成是对皇帝的顺从和谦让,民间传说所传递出的意涵,在时之台湾与中央王朝间建立起有趣且耐人寻味的“桥梁”。

庙宇神案下所供奉虎爷,是专供土地公骑用的老虎,此在岛内较为普遍。实际上,只是摆在神桌上的虎爷较为少见而已,虎爷神像也不全摆在神桌下;新港奉天宫即为此例,虎爷头插金花,威风凛凛,呈坐姿置于神桌上。据说此处虎爷能享受如此尊崇,也有两个传说:一是清嘉庆年间因洪水肆虐,妈祖所在天后宫被冲毁,寄居于附近肇庆堂土地公庙,后在搬回后为报答土地公和虎爷,就将他们请到奉天宫,也将虎爷奉祀于桌子上面;二是清嘉庆帝巡游台湾时在梦里被妖魔鬼怪骚扰,而在梦中救驾的即为虎爷,后嘉庆帝封虎爷为“虎状元”,并赐金花戴头上,因虎爷是嘉庆帝亲自请至桌上,故后来就一直在神桌上接受奉祀。奉天宫虎爷也因此被传为灵验,不但岛内许多庙宇的虎爷从奉天宫分灵,海外也有不少庙宇前来分灵,致其成为虎爷的大本营。新港奉天宫虎爷分灵已超过1000尊,为全台最多,庙方专门打造“金虎爷”(也称“金虎将军”)供信徒奉请:金虎爷嘴巴大张,上牙全露,眼珠为绿色、额头现出丛状竖条纹,极具特色。新港奉天宫在岛内各地成立20多个“金虎爷会”,祖会即为新港奉天宫金虎爷总会,分会则有艋解、南港、兰阳、宜兰、新北、北桃园、南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彰南、溪湖、南投、云林、嘉义、朴子、台南、高雄、旗山、仁武、屏东、台东等,而台中还下辖有雾峰、梧棲、丰原、后里、苑里、斗六门、清水、松山等分会。

还有庙宇也将虎爷奉于神桌上,称之为“天虎”,如板桥慈惠宫、朴子配天宫、朴子大糠榔开基祖庙、朴子牛挑湾龙安宫、新港奉天宫、祀典兴济宫、左营新庄仔青云宫、旗山天后宫等。配祀虎爷的庙宇中,朴子配天宫的虎爷,相传十分灵验:高雄市苓雅区五块厝慈圣宫,同时奉祀天虎将军和黑虎大将军:部分庙宇奉祀不同形态的虎爷,如台中市外埔区义虎堂奉祀虎头人身之形象,彰化市明圣庙奉祀原始虎形虎爷、虎头人身虎爷、五行虎爷,新北市石碇区伏虎宫奉祀原始虎形虎爷、飞天虎爷、五营虎爷神将,宜兰市新民堂则同时奉祀人身带虎帽、虎头人身、原始虎形的三种虎爷。岛内以虎爷为主神的庙宇有新北市石碇区伏虎宫、台中市外埔区义虎堂、彰化市明圣庙、台南市学甲区二港震虎宫(尊称“黑虎大将”)等。多数虎爷并没有专庙,只随主神土地公或保生大帝供奉;专庙奉祀的情形,多出现在道教宫观庙宇中。

神职和功能

岛内虎爷信仰隆盛,与虎爷的发展和演变有关。在台湾虎爷文化里,虎爷起初充当土地公坐骑及保生大帝部将,在庙会、庆典时充当前导和开路之神,后由于虎爷所具备老虎的凶悍和威力,还被赋予镇护庙宇,降服及驱逐恶魔的功能。镇守庙宇功能最主要是防止邪恶东西入侵,保护村庄内钱财不让他人取走,帮助庄民赚钱与发财,守护庙宇、村庄、城市;驱逐邪魔精怪功能后来渐发展为具有驱逐病疫和恶魔的功用,同时也延伸出不同信仰模式。

此外,虎爷具有医疗功能,能治疗状为脸颊肿胀的腮腺炎。腮腺炎俗称“猪头皮”,民众因相信“虎能食猪”,故认为虎爷可治此病。当孩童耳下腺发炎时,用金纸抚摸虎爷下颌,然后用此金纸贴在孩童患部,很快即能消肿痊愈;也有请乩童、道士召请虎爷后,以朱砂笔在患部书写“虎”字等来治此病。此外新北市八里区五福宫还有由财神赐名为“采药童子”的“千年天虎爷”也能治病。

岛内认为,虎是兽类中最凶猛的动物,但预祝孩童或青年前途发展时都喜欢采用“虎”,是由于虎很狞猛、盛气凌人的缘故。”虎爷被视为保佑孩童的守护神,据说虎爷专门保护小孩,能对孩童所受惊吓起到保护作用,故作为守护神而受到孩童祭拜;民间还传说虎爷神职是掌管孩童的聪明伶俐,幼童必会被父母带领去拜虎爷,许多地区会让孩童拜虎爷为义父;成人在至各类所信仰庙宇祭拜时,也必定不忘在虎爷神像前为家中之孩童祈福或祈愿。进入现代社会,民众家中所养宠物常被比拟为孩童,也往往会被带去拜虎爷为义父。

祭拜虎爷又称“祭白虎”“祭虎神”,主求吉利;因虎爷作为“将军”之因素,具有护庙安宅、祈福纳财的能力,故常被塑造为张开大口的形象,民众认为其以此“大口”能叼来财宝:因其具有咬钱、纳财神职,常为商人尊崇和祭拜。民间俗语“虎爷咬钱来”即以民俗活动隐喻其“招钱财”神职,民众常于其神龛旁设盛水小碗,水中置钱,俗称“钱水”,供信徒以至少等值之钱币换取“钱母”,取回后置于红包袋或香火袋内,据说可暗助生财。相传虎爷生命力旺盛、威武十足,其张口便可叼来财宝,故又称“福爷”。奉天宫虎爷殿有“换虎爷钱水,赚钱如赚水”之说,即先将己之名字、地址与祈求愿望告诉虎爷将军,再将自己的钱投人投钱口内,换取两个铜板当作钱母,然后将夹链袋装入福水和铜板过炉火即可;回家后再将虎爷钱水用透明杯装着,放置神位或办公桌三天,再将福水洒净家中或办公室内,而虎爷钱要妥为收藏,留着作钱母生财之用。

信徒认为虎爷张着大嘴是为叼财宝而来,因此虎爷广为民众奉祀;也有将虎爷与意外财富联结在一起,因此土地公底下的虎爷神像常受到赌徒青睐,信奉极深,在赌风旺盛时期,虎爷神像周遭随时都塞满了纸钱,由此可见一斑;传统演艺人员、戏剧从业者、风月场之青楼女子,也会约定俗成地向虎爷求财。此外,招财虎将军是虎爷的一种,它专管财务的押解,相当于军队的财务官,招财虎将军旁常配置30位兵将,负责守护单位的财务事项,常为相关单位和从业人士奉祀。

虎爷信仰的日常和艺术形态

虎爷信仰在岛内相当普遍和深人人心,1977年由雄狮图书公司所出版的《台湾民间艺术》一书即以“虎将军”作为封底,在所供奉萌态十足的虎将军两旁的楹柱上,有“咸丰丙辰年孟春吉置,弟子监生吴敦达偕弟敬”之字样,尽显年代久远和奉祀恭敬。岛内虎爷信仰普遍,一是因为民间信仰具有活泼、自由、随意的特性;二是岛内庙宇配祀神明多元化趋向,配加虎爷成为庙宇选择时的主动意愿;三是虎爷可以增加神威并镇护庙字;四是在虎爷神职庇佑下,增加虎爷可满足信众信仰需要,也符合现代社会现实需求的潮流。

寺庙神桌下石雕、木雕、泥土塑造的各种不同形态的虎爷像,不同于寺庙中的正神,没有一定的仪轨和样式,往往由雕塑工匠按自已想象自由发挥,从而雕刻出具威猛无比或慈容可爱的意象,体现出虎爷自由、多样、萌态、可爱的特点。在岛内民众看来,虎是凶猛可怕的动物,是万兽之王,谈虎色变:但神格化的虎爷纯为民艺雕刻家的匠心独运,脸部造型脱离写实描刻,却引人入胜。

虎爷造型一般为圆胖头脸、圆圆突出的大眼睛,高而肥宽的鼻孔,嘴形裂开并呈波浪形,嘴角两端长而外露的虎牙,小而竖立的耳朵,憨态有加、威猛不足,萌态尽显、逗趣可爱;姿态上有两腿前伸作虎视眈眈之状,有后腿屈膝收起显纯真善良之态,有的前额还刻有“王”字,既象征凶猛气概,还表示万兽之王能驱厉鬼邪魔保护孩童。虎爷神像独成一格,有耐人寻味的艺术价值。”岛内虎爷神像通常有五种颜色,分别为青黄蓝白黑:神像造型有三种,一为虎形,与虎原初形态相似,有黄色和黑色两类;二为人身虎头,体现为半人性化的动物神:三为人身人头,但戴虎头帽穿虎皮衣。这三类虎爷造型,代表虎由动物原形演化到人形以及神形的过程。以祀典兴济宫虎爷为例,浑身黄黑条纹,嘴巴微闭,惟有左右两个虎牙侧露,额头有类似“王”字的横条纹,即属于动物神崇拜宫庙。

就虎爷诞辰,较普遍的看法为农历六月初六,而保生大帝吴真人和玄坛赵元帅的黑虎将军的诞辰都是在其主神圣诞农历三月十五的次日,即农历三月十六;还有认为保生大帝之黑虎将军的祭日为农历四月十六日;台中市外埔区义虎堂“虎威王(或称虎爷祖)”,则圣诞于农历二月十八。体现出岛内虎爷信仰的庞杂性和多元性。

祭祀虎爷一般以生鸡蛋或生肉(多为生猪肉)来进行,供品一般为小三牲、鸡鸭蛋、青肉、米酒;高雄五块厝慈圣宫天虎将军和黑虎大将军,两神却皆以素食为主。供品在祭祀后还可以带回家“吃平安”,带回给孩童吃尤其好;而为制送“白虎煞”的供品则须丢弃。

虎爷“吃炮”和“炸虎爷轿”民俗

“吃炮”为岛内庙会中常见的炸轿仪式。以云林县北港镇为例,每年都会举行迎妈祖绕境,在活动过程中,信徒会在神轿底下燃放大量鞭炮,以恭迎妈祖神轿到来,感谢妈祖庇佑信徒平安顺遂、生意兴隆、赚钱发财;民众相信,鞭炮放得越多,来年运气就会越好。“吃炮”因燃放方式不同而有踩炮、犁炮、炮网等形式的区别,但都统称为“吃炮”。

虎爷“吃炮”习俗以云林县北港朝天宫最为隆盛。北港俗语“暗街仔暗眠摸,溪仔底虎爷公”即意指传统虎爷信仰区域在溪仔底(今北港镇博爱路),“溪仔底”自古被称为“虎爷街”,其有独特的“炸虎爷”和“虎爷神轿”。虎爷神轿是北港妈祖出巡中最会“吃炮”的神轿,每年农历三月十九、二十,北港妈祖出巡绕境,民众会将堆积如山的鞭炮放置虎爷神轿底下,三步一小炸,五步一大炸,在“炮”声雷动、震耳欲聋、浓烟漫天中,虎爷神轿屹立不摇,轿夫灰头土脸却无畏无惧,观者慑服心悦并赞叹不止,场面紧张刺激且摄人心魄,成为虎爷信仰中著名的民俗景观。

虎爷神轿由“虎爷会”会员承抬。朝天宫“虎爷会”是妈祖绕境中神明会的一部分,在诸神轿会中最为抢眼。会员皆穿黄色虎纹形上衣,头戴黄色渔夫帽或绑黄布条,在绕境时以虎虎生风的抬轿方式,在熊熊炮火中,尽现威风凛凛的英姿。其抬轿步法,即“顺脚步法”或称“踏脚步”,神轿在颠轿时由打鼓和拿扇子的人来指挥,若步法不协调便可能翻轿:拾轿者脚踩“七星步”蛇形前进并高喊“风来虎啸”,庙方及信众高呼“虎爷吃炮”口号,然后炮炸虎爷神轿,场面极其震慑人心。据传虎爷轿与日本神轿相似,而拾轿步法也具日本拾轿步法样式,反映了台湾因曾受日本殖民统治影响而在民俗上的遗存。抬轿者皆从全台各地主动报名之信徒中挑选,以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居多,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原籍为北港且曾拾过虎爷轿的信徒,均会主动回北港,找到虎爷轿停放的临时行馆,寻求参与活动并领取轿班衣:因为抬虎爷挨炸在他们看来是一种莫大的荣耀。除每年农历三月十九“北港迎妈祖”外,正月十五上元绕境,虎爷也会出轿参与伴驾,后改为仅在虎年元宵节才出轿。

据1933年日人相良吉哉《台南州祠庙名鉴》载,“虎爷会旧名虎爷公会,主祀神为大虎、二虎、三虎、四虎、五虎,会员53人,创立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今之虎爷会由陈光男、颜锦河二人重组,会员有200余人,另有高雄、台北、中和、桃园、新北、彰化、南投、苗栗等分会,皆为三掷菱杯求得虎爷认可而成立,有众多信徒分灵虎爷神尊回家供奉镇宅、祈求平安,也有宫庙请回镇守坛中,如高雄苓雅寮保安堂、板桥冠友颖川堂、北港玉巡会、新竹广泽行馆、果林太子宫、新北建和宫等。

在北港民众看来,虎爷“最爱”吃炮。传说中的虎爷非常勇猛、很会咬钱,用大量鞭炮炸虎爷能使虎爷开心,虎爷越被炸,运势就会越旺,虎爷吃炮和“炸虎爷轿”成为观光客和民众最享受刺激的重头戏。在北港虎爷吃炮过程中也曾有意外和“神迹”,1983年农历三月十九日晚,虎爷轿遭遇土制炸弹之难而解体,三虎神像被炸飞至屋顶,三尊虎爷均受损,多位拾轿信徒受伤而送医急救,致使虎爷会停止绕境:次年农历三月二十日入庙时分,六妈亦遭土制炸弹之殃,虎爷临身起乩,犹如真虎附身,走路虎虎生风,时而捋虎胡须,检查每一堆虎爷轿要吃的鞭炮,兴奋之际还独自蹲在一大堆鞭炮上燃放并吃炮,观者莫不叹为观止,高声连叫“勇喔”,该事件即被广为传诵的“虎爷嘛惊炸弹”,从而成为岛内的民俗记忆。

在朝天宫绕境轿班中,虎爷端坐虎爷神轿,虎爷轿班穿着虎纹衣,在熊熊炮火和弥漫烟雾中,以威风凛凛的英姿令人敬畏着迷,以独特抬轿方式成为岛内各地虎爷轿班的范本,声名远播的吃炮民俗成为岛内各地效仿的对象,成为虎文化在台湾的一道神奇风景线。进入现代,新北市新庄大众庙大众爷生日时,虎爷也会出巡“新庄大拜拜”而吃炮、炸轿;台东元宵节“炸寒单”因新冠疫情考量,32年来首次宣布取消,则成为岛内虎爷信仰在时代变迁影响下的新注脚。(李务起)

 

[摘自《台湾周刊》2022年第11期]


责任编辑:左秋子
台湾资料库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7 By www.viewcn.com &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