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陈水扁、马英九、蔡英文“就职演说”两岸政策部分摘录

华夏经纬网 > 台湾资料库 > 人物聚焦      2021-08-09 09:57:29

陈水扁(2004年)

海峡两岸新世纪的领导人,为了创造人民最大的福祉,应该都能前瞻这个新趋势,并且以全新的思维和格局,共同来面对和处理两岸未来的问题。

两岸人民曾经拥有共同的血缘、文化和历史背景,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也都遭逢强权的欺凌和专制的统治。如今,两岸人民都有站起来当家作主的坚强意愿,这一点应该能够获得彼此充分的理解。

我们可以体会海峡对岸源于历史情结与民族情感,无法放弃对于一个中国原则的坚持。相对的,北京当局也应该要充分了解,提完人民要民主、爱和平、求生存、求发展的坚定信念。如果对岸不能够体会两千三百万人民单纯良善的心愿,继续对台湾施加武力的威胁和政治的孤立,无理的将台湾阻绝于国际社会之外,只会让台湾的民心和海峡的对岸越离越远。

 “中华民国”在台澎金马存在、台湾在国际社会存在的事实,不容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加以否定,这就是台湾人民集体意志之所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两千三百万人民胼手砥足所创造的台湾经验,不仅印证了“中华民国”存在的正面价值,也应该是华人社会及两岸人民的共同资产。

历史的缘故让两岸发展出相当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但是如果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两岸发展的“异”与“同”,应该可以善加利用,走向进一步合作互惠的关系。台湾是一个完全自由民主的社会,没有任何个人或政党可以代替人民做出最后的选择。如果两岸之间能够本于善意,共同营造一个“和平发展、自由选择”的环境,未来“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或者台湾与中国之间,将发展任何形式的关系,只要两千三百万台湾人民同意,我们都不排除。

过去十几年两岸人民的互动交流,已经发展出极为密切的关系,对于两岸关系的进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未来,我们希望在既有的基础之上,持续放宽并且扩大两岸新闻、信息、教育、文化、经贸交流的相关措施,推动两岸回复对话与沟通的管道,如此才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建立互信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的前二十年,不仅是台湾要全面向上提升的关键转型期,也是中国大陆迈向民主化及自由化的机遇期,双方的政府理应掌握机会全力打拼,放眼于全球竞争的趋势,不要再虚耗于政治争辩的僵局。我们已经注意到,中共的领导人近来一再强调稳定发展的重要,强调十三亿大陆人民的福祉,并且选择“和平崛起”做为拓展国际关系的基调。我们也相信,北京当局应该认知维持台海和平的现状,对于两岸各自的发展以及亚太趋于稳定的重要性。

个人深信,唯有两岸致力于建设与发展,协商建立一个动态的和平稳定互动架构,共同确保台海的现状不被片面改变,并且进一步推动包括三通在内的文化经贸往来,才能符合两岸人民的福祉与国际社会的期待。

身为“中华民国”的“总统”,接受台湾人民的付托,个人必须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与尊严,兼顾“国家”的永续发展及台海的和平稳定,汇聚全民的意志和共识,妥善处理两岸未来的关系。今天,个人愿意在此重申,公元2000年“5•20就职演说”所揭橥的原则和承诺,过去四年没有改变,未来四年也不会改变。在此基础之上,阿扁将进一步邀集朝野政党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成立“两岸和平发展委员会”,凝聚朝野的智慧与全民的共识,拟定“两岸和平发展纲领”,共同策进两岸和平稳定、永续发展的新关系。

陈水扁(2000年)

如今,冷战已经结束,该是两岸抛弃旧时代所遗留下来的敌意与对立的时候了。我们无须再等待,因为此刻就是两岸共创和解的新契机。

海峡两岸人民源自于相同的血缘、文化和历史背景,我们相信双方的领导人一定有足够的智慧与创意,秉持民主对等的原则,再既有的基础上,以善意营造合作的条件,共同来处理未来一个中国的问题。

本人深切了解,身为民选的“中华民国第十任总统”,自当恪遵“宪法”,维护“国家”的“主权”、尊严与安全,确保全体“国民”的福祉。因此,只要中共无意对台动武,本人保证在任期之内,不会宣布“独立”,不会更改“国号”,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也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

历史证明,战争只会引来更多的仇恨与敌意,丝毫无助于彼此关系的发展。中国人强调王霸之分,相信行仁政必能使“近者悦、远者来”、“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这些中国人的智慧,即使到了下一个世纪,仍然是放诸四海皆准的至理名言。

大陆在邓小平先生与江泽民先生的领导下,创造了经济开放的奇迹;而台湾在半个世纪以来,不仅创造了经济奇迹,也缔造了民主的政治奇迹。在此基础上,两岸的政府与人民若能多多交流,秉持“善意和解、积极合作、永久和平”的原则,尊重人民自由意志的选择,排除不必要的种种障碍,海峡两岸必能为亚太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做出重大的贡献,也必将为全体人类创造更辉煌的东方文明。亲爱的同胞,我们多么希望海内外的华人都能亲身体验、共同分享这一刻的动人情景。眼前开阔的凯达格兰大道,数年之前仍然戒备森严;在我身后的这栋建筑,曾经是殖民时代的总督府。今天,我们齐聚在这里,用土地的乐章和人民的声音来歌颂民主的光荣喜悦。如果用心体会,海内外同胞应该都能领悟这一刻所代表的深远意义——威权

和武力只能让人一时屈服,民主自由才是永垂不朽的价值。唯有服膺人民的意志,才能开拓历史的道路、打造不朽的建筑。今天,阿扁以一个佃农之子、贫寒的出身,能够在这一块土地上奋斗成长,历经挫折与考验,终于赢得人民的信赖,承担起领导“国家”的重责大任。个人的成就如此卑微,但其中隐含的寓意却弥足可贵。因为,每一位“福尔摩沙”的子民都和阿扁一样,都是“台湾之子”。不论在多么艰困的环境中,台湾都像至爱无私的母亲,从不间断的赐予我们机会,带领我们实现美好的梦想。



责任编辑:左秋子
台湾资料库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7 By www.viewcn.com &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