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伟哲,1988年12月2日出生,苗栗县通宵镇人,民进党籍,台湾大学政治系学士、台湾清华大学社会学所博士班在读。曾任第22届台湾大学生学生会会长。“反服贸运动”成员。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担任民进党青年部主任。傅曾任职于“小英文教基金会”,为蔡英文着力栽培的青年军成员之一,也是民进党用心培养的苗栗县“立委”候选人之一。
热衷社会运动
傅伟哲生于苗栗通宵,祖辈自高雄美浓迁徙而来,父母都是教师。2007年,傅考入台湾大学政治系。2008年,“野草莓学运”期间,傅伟哲与同学一起跑去“行政院”静坐,初次接触社会运动。2009年,傅当选为台湾大学第22届学生会会长,积极参加各类社会运动,包括向时任“行政院长”吴敦义下战帖辩论ECFA、声援苗栗县拆迁失地农民等。
2012年,在台湾大学延期毕业的傅伟哲进入台湾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班学习,后直升博士班。在台湾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受时任社会学所所长姚人多等绿营学者影响,傅伟哲政治色彩更为亲绿。期间,傅伟哲与陈为廷、林飞帆等人共同参加“反对旺旺中时”等诉求“媒体去中国化”的社会运动。同年,民进党前客家事务部主任扬长镇回苗栗县参选“立委”,傅伟哲、陈为廷等苗栗青年回到故乡帮杨助选,积累初步的政治经验。虽然选举最终失利,但选后傅伟哲经杨长镇介绍进入蔡英文的“小英文教基金会”任职,自此受到蔡英文提拔,逐渐在民进党内崭露头角。
2013年,傅伟哲与陈为廷、陈光轩(现为苗栗县议员)等组织“捍卫苗栗青年联盟”、“台湾农村阵线”等抗争团体,参与“大埔拆迁案”等抗争事件。2013年8月16日,傅伟哲等人举办“拆政府、守护苗栗”音乐会,发起“蛋洗”苗栗县政府,被检方起诉。2014年3月,以反两岸服贸协议为名的“反服贸运动”爆发,傅伟哲身为“小英基金会”成员积极参与其中,且与陈为廷、黄曼婷等学运骨干分子成为第一批冲进“立法院”的学生干部。通过一系列社会运动,傅伟哲的组织能力以及他在年轻人中的号召力被民进党高层看重。加上经过多次社会运动的历练,傅伟哲“掌握了群众运动的造势手法,熟练了公民政治得劲运作技巧,而且他具有传统政客们所不具备的天然优势——善于用社交媒体通过互联网来酝酿舆论”,因而成为民进党重点培养的选战人才。
蔡英文培养的“学运”干将
2014年“占领立法院”行动结束后,蔡英文邀集包括傅伟哲在内的多位“小英基金会”里的年轻人闲聊,希望听取他们对整个运动还有民进党的看法,同时邀请他们进入民进党中央党部工作。当时,由于傅伟哲过去与其他的民间社运团体关系很近,其中有些团体对民进党并不是很支持,所以对这个邀约,傅有些迟疑。加上他的“政治导师”杨长镇对他接下党职持反对态度,认为傅当时还在台湾清华大学念硕博直升班,万一休学之后没有复学,连硕士文凭都拿不到。踌躇犹豫了一个星期之后,傅伟哲还是决定休学接下这份工作,于2014年5月28日接任民进党青年部主任。
担任民进党青年部主任后,傅伟哲负责民进党与青年的互动,先后策划“英派进乡团:进乡小旅行”、“青年议会”、“OPENDPP开放中常会”、“民主小草计划”等活动与青年积极互动,并发掘青年人才参选基层公职。2016年选举期间,傅伟哲负责的民进党青年部接连推出多项鼓励年轻人投票的专项计划,比如推出“返乡投票十二星座之妈我会回去投票”影片,以逗趣手法拍摄十二星座返乡投票前各种行为,呼吁青年站出来投票支持民进党;发起“小猪走天涯”网络传廉活动,号召支持者带着各自的“小猪扑满”(存钱罐)到各地拍照、打卡并上传到自己的脸书页面,支持蔡英文。
担任民进党青年部主任期间,傅伟哲还当了一次民进党苗栗县“立委”候选人备胎。2014年12月,民进党原本有意推学运骨干分子陈为廷参选苗栗县“山线”(第二选区)“立委”,但陈为廷“性骚扰案”被媒体曝光,只好退出选举。为此,民进党准备多种备选方案,其中之一就是将傅伟哲的户籍迁移到苗栗县公馆乡,作为备胎人选。不过,最终由于党内地方派系反对,民进党中央在胜选的考虑下,最终没有征召傅伟哲,而是改派实力更胜一筹的吴宜臻。
2016年5月,傅伟哲些人民进党青年部主任,结束休学,返回校园继续完成博士班学业。卸任后的傅伟哲开始淡出媒体,较少受到外界关注。不过,根据他在民进党的历练以及蔡英文等民进党高层对他能力的赏识,一旦完成博士学业,很有可能再次受到重用。尤其是
“台独”意识形态浓厚
作为民进党培养的学运骨干,傅伟哲进入政坛可以说是“喝民进党的奶水长大”,在统“独”认同、“国家认同”上自然接受民进党的“台独”主张。
2017年3月,傅伟哲接受《旺报》专访,详细阐述了他的“两岸观”以及对两岸政治定位的看法。在对两岸交流的看法上,傅伟哲持开放态度。据傅伟哲自述,他曾在2009年以台湾大学学生会会长身份来大陆参加活动,与大陆青年有接触往来。在对大陆发展的看法上,傅伟哲承认,大陆确实经济发展飞快,但仍认为“大陆经济发展是大陆的事”,即使大陆“以商促统”,台湾还是要“站在这块土地上”“思考自己的发展”。
在对“天然独”的解读中,傅伟哲认为,“天然独”有两项本质,1987年“解严”后成长于台湾民主转型世代,认知到台湾是具有民主制度的“主权独立国家”,且经历一次次选举及公共活动,逐步意识到“台湾是一个政治主体”。当然,这个“国家”名称是什么,青年也有不同意见,但“享有共同政治体制”已是“普遍的经验”。傅伟哲称,“大陆以武力吓阻台湾,不会改变台湾年轻人的‘天然独’看法”,“‘天然独’不会认为‘大陆强大就不敢说自己是台湾人’、‘大陆弱时就更大声喊自己是台湾’”,台湾年轻人的“‘台湾意识’不是建立在对外是否有敌人或采取何种对台行为之上”,“天然独”们考虑的是,在“何种条件和成本下”以具体行动“守护台湾这个政治主体和民主价值”。很显然,傅伟哲眼里,“台湾意识”就是“台独意识”。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7 By www.viewcn.com &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