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党主席选战“人头党员”、“黑道入党”等争议闹得不得开交之时,一旁观战的“前立法院长”忽放风称将有“女黑马”上阵,引发外界揣测和关注。不久,前“立委”、现代妇女基金会董事长潘维刚对号入座并宣布参选国民党主席。这匹“黑马”的出现令舆论颇感惊讶。
“黑马”与“侧翼”之疑
潘维刚出场后,国民党党主席选情呈现“郝吴柱”三巨头和“贤瑜刚”三“黑马”并进的格局。再王金平勾勒出“第六人”轮廓时,舆论原期待诸如卢秀燕等实力派出马,但潘维刚和“北农总经理”韩国瑜一样长期远离国民党政治中心,此次参选出人意表、颇堪玩味。但舆论称其中“有掩护、有冲锋”,有的人目标不在大位而是要排堵和削弱特定候选人,亮相最晚的潘难脱“嫌疑”。这是由于潘的政治履历和人脉网络与党主席洪秀柱严重交集,实难堵悠悠之口。
一是潘、洪在深蓝票仓高度重叠。其一,黄复兴党部的票源。潘出身眷村,是前台北市议员潘天禄之女,有各级民代从政经验,与洪一样票源在黄复兴。不过,在黄复兴近年来出现分化,基层很难被统一指挥的形势下,洪阵营认为,潘虽影响洪,也会分郝的嘉义票,分吴的妇女票,且参选过晚对洪杀伤不大;而郝阵营评估潘能影响2%的眷村票。其二,妇青系统票仓。潘、洪均长期耕耘国民党妇青工作,洪本有望稳抓着两大系统票源,但其“主场优势”可能遭潘冲击。洪受“救国团”前任领导宋时选、李钟桂提拔栽培,而潘则是“妇联会主委”辜严倬云指定的接班人、国民党首位女副主席林澄枝的嫡系爱将,林为潘公开站台以示“妇联会”系统对潘的支持。
二是潘、洪早有“旧怨”。2012年,潘、洪就是争抢代表国民党参选“立法院副院长”资格的六位“立委”中的主要竞争对手。选前传出有人在党内积极串联拜票,在时任党主席马英九的关切和监督下,第一轮潘输洪8票排名第二,但二人均未过半;第二轮洪大胜,并在国民党尚掌握第八届“立法院”多数席位的情况下成为首位“五院女副院长”,而潘则继续其不温不火的“立委”生涯。此次选举也成为两人政治生命的分水岭。
三是潘身后有一股“反洪”的“本土”力量。洪虽出身“立法院”,但在任党主席期间,国民党中央和越发倾向“本土路线”的国民党“立院党团”各自吹号,路线矛盾公开化,洪竞选连任意志坚定,“党团”系统则想推自己属意的参选人。去年与洪秀柱在党主席补选争夺中失利的前国民党代主席黄敏慧和中常委侯彩凤等也是潘的“好姐妹”,与王金平一样都是党内“本土派”,也普遍被视为是“劝进”潘参选的人物。
总之,潘被“拱”出马,加剧了原来被洪牢牢握在手上的深蓝票仓的分裂,客观上造成洪无法一举达成越过50%的投票门槛,进入对洪不利的第二轮选举,其最大受益人无疑是吴敦义。再加上吴曾邀潘助选,潘与吴发言人林火旺是姻亲,以及潘“成功不必在我”的表态等,让潘是吴“防洪堵柱狙击手”和“牺牲打”的“阴谋论”始终不绝。正如韩国瑜所言,“阴谋论的帽子从未离开过,我已经辩论的这么辛苦了还无法澄清,何况是潘委员”。可见,潘唯有力战至最后一刻,才能表明自己是“真选”。
政治旅途,且柔且刚
尽管被视为与洪秀柱履历高度重合,但两人更像是“殊途同归”。以社工师和民代公务员自居的潘,更多的是与“小辣椒”的灼烈所不同的柔软身段;既有赢得令名的人心善举,也有引发争议的“耿直”言行,让她的从政经历颇有话题。
年近六十的潘维刚自称“一辈子都很幸运”,是“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学生时代的她生活多彩多姿,喜欢和朋友爬山、打球、阅读,担任过中学的演辩社社长,组织校内外活动,还曾代表全校宣读“领导人元旦文告”,成为校园风云人物。彼时,潘的志愿时从事社会动作,从政并不在其人生规划中。但24岁时,在地方颇有人望、在议会“一言九鼎”的父亲“潘天公”于任内病逝,潘转而继承父业参选台北市议员,并因辩才无碍和沉着气质通过党内初选,终成为全台最年轻的议员。
当时,潘母校铭传商专创办人包德明校长曾对潘和秘书张锦丽说,你已经够小了,还找了个更小的来当秘书,但潘却说,“可是她是不用钱的”。初入政坛的潘维刚,没钱、没经验、没资源,有的只是一股初生牛犊的勇气。林澄枝也回忆说,刚做议员的潘维刚很用心,发言声调铿锵,助手也悉心为她准备议题材料,潘也因此很快历练成为出色的民代,曾创下独得1/4选票而当选的记录,并在11年市议员生涯后更上一层楼进入“立法院”。
从政之后,潘展现出其视野和洞察力,往往能走在时代前列抓住社会脉动,并在工作中展现出刚柔相济的个人风格和利他主义感召力。因朋友被外籍人士强暴却抗争无门,年仅20多岁的潘敏锐地选择家暴问题开辟政治场域,开风气之先成立了现代妇女基金会,以“人权”高度而非“挑战男性权威”僵硬姿态,吸纳许多专业人士参与推动“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家庭暴力防治法”等“妇女防暴三法”,使其成为亚洲首部“反家暴”的法制制度。而后潘成立老人社会大学,提前应对台湾潜在的“超高龄”社会问题。此外,潘在为“泰北孤军及其遗族”争取补偿金时数度冒险往来东南亚地区;在“9•21”大地震中深入中寮乡救灾,在救灾风餐露宿,与灾民同甘苦,凭借其跨领域的资源整合能力重建了百余组屋,赢得不少掌声,也树立了亲民形象。
但潘也自认继承了父亲的“宪兵个性”,会直来直去而不够“世故”。尽管在吗,民间“立委”评鉴中多次名列前茅,潘也因性格而在民代生涯中留下争议点。2007年,马英九“特别费”案期间,前国民党政策会执行长曾永权携一众蓝营“立委”当着镜头“关说”前“检察总长”陈聪明,潘在其中并提出“不该再上诉马英九”,要求陈为此“负起整个法律见解”。2014年,潘还在质询前“科技部长”张善政时闹出乌龙,称“韩国移动网络是8G,台湾4G落伍了”,张则笑称“第一次听说8G”,也让致力于“数码平权”的潘颇为尴尬。2016年,潘维刚两任“不分区立委”卸任后,接手她的“立法院”办公室的民进党青年“立委”吕孙绫向媒体抱怨潘只留下空房,让她购置家具。
潘曾一度接近转任“监委”但未果,沉寂至2017年复出参与国民党主席选举,迎来政治生涯新一站。
咸与维新,抑或是“咸鱼违心”?
在选战中,除“阴谋论”的额外压力,潘维刚也面临政治论述、议题操作和党员连署门槛等多重考验。作为“黑马”,潘虽然有不在政治漩涡中心的地利,但却要弥补天时与人和的不足,需在极短时间内补课,完成“郝吴柱”等先行者早就做好的基本功。
两岸论述方面,潘维刚是“九二共识、一中各表”派。她认为两岸和平是台湾最大的利益,两岸动荡是台湾最大的威胁,岛内唯有国民党才能维持台海稳定,国民党不能再被民进党“抹红”而应主动出击,并特别提出国民党应让“两岸红利为全民共享,又不危害台湾的民主法治”。
政党路线方面,潘提出要推行“党内维新运动”,要“找回人才、青年和信任”,誓言如能当选将“团结整个党,征召青年拼2018地方县市长选举”,甚至提出如果不能在2018拿下“六都其三”就将“下台负责”,并要求其他候选人比照施为。不过,此前郝龙斌也曾提出类似说法并要求洪、吴跟进,但遭批“空弹高调给对手挖坑”。此外,潘还称,国民党需要团结的党中央和乐于为党举才、无私奉献的领导人,而不是“壮大自己、谋求后路”的党主席,也被认为是暗批洪秀柱。
党员联署方面,对于“贤瑜刚”而言,3%的党内联署门槛意味着每人至少要缴交2万分支持者联署书。由于党员连署只能依花名册逐一征询,不能重复,必须“先下手为强”。缺乏组织后盾的詹启贤、韩国瑜都不禁为之兴叹,呼吁撤销“技术性封杀”,参选最晚的潘则更需苦战才能确保跨过门槛,其策略是:其一,寄往稳固妇女系统和黄复兴系统选票。潘日前慰问在台北街头露营抗议“年金改革”的退休军人,哽咽表示疼惜之情并批蔡当局偏听独断导致民众街头互斗,强调自己眷村出身的军人子弟身份,以情以理争取黄复兴的认同和支持。其二,提出要找回60万未补缴党费和党员和100万失联党员,其中以在蓝营人气颇高的张善政和失联党员前“国发会主委”管中闵为指标人物。
不过,3月以来、《财讯》和“台湾民意学会”等岛内媒体、机构所做的“排绿”民调中,潘维刚支持度均徘徊于1-2%之间,在六人中敬陪末座。尽管民调与选举存在受众差异,但多少也说明,或因远离政治核心圈多年,潘维刚仍未在党主席竞逐中展现出鲜明特质或足使其后来居上的论述水平、组织基础和议题操作能力。近期,在蔡当局密集炒作“大陆威胁”和“去中国化”,以及“反服贸运动三周年”和“3•19枪击案真相”等岛内热点问题上,潘维刚虽积极发声但效果相对平淡,较同为“黑马”的战将韩国瑜有一定差距,倒是由“型男”儿子田长沛任媒体联络人是她不多的亮点。潘究竟能否成为“关键少数”并借机延续政治生命,还要观察其在联署期及以后的表现。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7 By www.viewcn.com &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