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台“沱江级”导弹巡逻舰简介(下)

华夏经纬网 > 台湾资料库 > 军情档案      2022-01-07 13:49:01

四、后续发展“塔江舰”

历经5个月由台海军与“中山科学院”讨论建造细节、细部设计工作与开工前整备之后,2019年5月,“沱江级”导弹巡逻舰二号舰,也是该级舰艇量产型的首艘于宜兰县苏澳镇龙德造船厂举行开工典礼,蔡英文与龙德造船公司董事长黄守真共同按下按钮切割第一块钢材,宣告建造工作正式开始。2019年11月,该舰安放龙骨。2020年12月,该舰出厂,举行下水暨命名典礼,并正式由蔡英文宣布命名为“塔江号”。

2021年2月,台军方消息称,“塔江舰”交舰时间定为当年7月,交船之前会进行密集的测试,因此交舰日期相当急迫。由于当时台海军现役的“高效能舰艇”只有“沱江舰”,为了尽早让“塔江舰”官兵熟悉舰艇性能,不排除“塔江舰”官兵会搭乘“沱江舰”来进行海上的“实习”。

2021年5月,“塔江舰”从龙德造船六厂船坞驶出,在宜兰外海进行首次出海厂试,主要测试航海性能。2021年6月,“塔江舰”进行多次海试,搭载1具八联装“海剑”2型防空导弹首度曝光,还在苏澳外海与“沱江舰”首次并航。

2021年7月,龙德造船六厂举行“海军塔江军舰交舰典礼”,由“国防部长”邱国正主持。邱表示,“塔江舰”不但是台海军首艘具备区域防空火力的小型舰船,更是有效遂行“防卫固守,重层吓阻”的关键战力。2021年8月,“塔江舰”首次搭载2具四联装“雄风”2型、2具二联装“雄风”3型反舰导弹及2具八联装“海剑”2型防空导弹,出海进行全武装作战测评。

“塔江舰”的舰体长度从原型舰的60米增为65米,宽度从14米加到148米,舰高从6米增高到6.2米,满载排水量从原本约600吨增加到约685吨。“塔江舰”推进系统由四部柴油主机组成,满载高航速30节,虽然账面上比原型舰“沱江舰”的最高38节低了不少,但实际上满载航速比原型舰(仅25节)提高5节。“塔江舰”也提高了发电装机容量,除原型舰两部发电机组之外,另外增加一部备用柴油发电机,以提高船舰生存性。“塔江舰”续航力大于1800海里,舰上编制人力从原型舰的41人增为53人(随后再增至58人)。

结构方面,原型舰“沱江舰”的两个船体底部为V字形,但“塔江舰”改成平缓的U字形弧线。曾有媒体称,“沱江级”后续舰会改用钢质舰体、铝合金上层结构,但实际上“塔江舰”仍维持与“沱江舰”相同的全铝合金结构。原本“沱江舰”只有一条位在中央的主甲板通道,而“塔江舰”改在两舷的舷墙内各设置一条通道,舷墙与内部船舱之间多了一条走道间隔,可以提高中弹时的保护效果,万一一条通道受损,还有另一条通道可连通全舰。

“塔江舰”的前部船楼、驾驶室外型也有更改。原型舰指挥驾驶室外型平整,量产型则改成多面型向外倾斜,并缩小舰桥窗户。由于在原型舰的测评中发现舰桥上层船楼雷达反射波较大,所以参考各国巡逻舰舰桥外型,改采类似钻石角度的多面型,以降低雷达反射强度。而缩小舰桥窗户面积并改成向外倾斜,除为了减少雷达截面积外,也是为了降低阳光在海面上造成反射的影响。

主机排气方面,原型舰把排烟口设计在两舷外侧水线附近,测试结果显示水线排气口容易进水导致机械故障,故后续量产型本打算将排气口高度提高2米,后续舰一度有官方模型显示追加了独立的烟囱。但又考虑到向上排烟会增强舰体热源,更容易被红外线探测系统发现,因此最后将排烟口设置在双船体内侧的水线以上2米,主机排气受到两侧片体遮蔽,并利用水雾来降低废气温度,降低船舰红外线痕迹。

“塔江舰”的主要武装大致与“沱江舰”相同,包括舰首一座76毫米快炮、舰体中部4组倾斜式导弹发射架舰尾楼一座MK-15“密集阵”近防系统。舰体中部除了装置“雄凤”2型与“雄风”3型反舰导弹(在不配备“海剑”2舰空导弹的情况下最多16枚)之外,还可混合搭配“海剑”2防空导弹发射箱。“塔江舰”取消了反潜装备如鱼雷发射器、声呐系统等,专注于水面和防空作战;因此,原本“沱江舰”尾两侧各有一个舱门,右侧收容小艇,左侧用来收容可变深度声呐,而“塔江舰”只保留舰尾右侧舱门而取消了左侧舱门。为了强化防空探测、纳入“海剑”2防空导弹,“塔江舰”改用性能提高的三维雷达,即“中山科学院”的“蜂眼”雷达舰载版,取代原本“沱江舰”的CS/SPG-6N(S)二维搜索雷达。

2021年9月,台湾行政部门通过“海空战力提升特别预算草案”,总金额2400亿新台币(下同),涵盖八个项目,其中包括“海军高效能舰艇”量产案,第一阶段2022至2026年共编列314亿元,第二阶段2023至2026年共编列378亿元。国民党“立委”马文君指出,“塔江舰”过去“预算”164亿可制成3艘,平均每艘约54.7亿余元,移至“特别预算”后“总预算”高达692亿元,平均每艘高达62.9亿余元。

五、仍存在诸多不足

(一)独立作战能力弱

客观而言,“塔江舰”确实解决了“沱江舰”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其囿于设计理念落后和能力不足等,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穿浪型双体船型虽然具有适航性好、减少兴波阻力、利于上层建筑布置等优点,但也存在结构重量偏大,不利于大型化和横稳性偏高等缺陷。首先,穿浪型双体船型的两个片体和上层建筑都比同吨位的传统单体船复杂,结构重量也大得多。为了减重,双体船多采用铝合金建造,“塔江舰”也不例外,这必然导致采购和使用成本水涨船高,一艘600吨舰船造价高达50多亿元,远超过同吨位普通舰只成本。其次,穿浪型双体船型的两个片体之间,连接结构比较复杂,当两个片体距离较大时,连接结构必须采用结构强度高的钢材,势必会增加结构重量,减少有效载荷,降低经济性,限制其大型化。最后,穿浪型双体船宽度较大

横稳性较高,但在海况较高时,其产生的横稳力矩更大,摇摆频率更高,造成适航性下降同时,穿浪型双体船的纵摇并未得到缓解,据报道,“沱江舰”适航时就因纵摇过强导致舰员呕吐情况较为严重。

名义上,台海军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替代老旧的“锦江级”导弹巡逻舰。“锦江级”全部退役后,繁杂的巡逻任务只能由更大型的护卫舰负责,将更快消耗其本就不多的使用寿命。“锦江级”装备有声呐、反潜鱼雷和深水炸弹,具备基本的反潜能力,而“塔江级”完全不具备反潜能力。可见,台军建造“沱江级”导弹巡逻舰真实目的并非是计划中规定的那样替代“锦江级”,而是要研制一型反舰导弹发射平台,加强其海军整体反舰能力。

有些台湾媒体甚至还将“沱江级”称为“航母杀手”,但事实远非如此。一方面,尽管“塔江舰”最多可携带16枚反舰导弹,火力堪比驱逐舰,但也因此挤占舰体空间,只能安装简单的电子设备,导致其极度依赖友邻作战平台和作战信息网络,独立作战能力偏弱,在成体系海空打击面前,友邻作战平台和作战信息网络很容易被各个击破,从而成为孤零零的大号导弹艇。

(二)区域防空能力不足

在“塔江舰”交舰仪式上,“国防部长”邱国正称其是“首艘具区城防空火力小型舰”。但仅仅是配置了三维相位阵列雷达及“海剑”2防空导弹,并不代表具备“区域防空能力”。

美军联合作战教则将“区域防空”定义为组合机载、岸基传感器与武器系统,以防御广阔的区域,并说明“点防御”仅能保护有限的区域。美国海军学院出版的《海军作战分析》将保护发射舰和舰队的防空系统定义为“区域防空系统”,而“点防御系统”仅能防御发射舰本身。区域防空需要运用中长程防空导弹拦截来袭的空中目标,对本身及编队提供了区域防空网。对区域防空而言,除拦截系统外,早期预警更是重中之中。

以对空侦察而言,“中山科学院”研制的“蜂眼”雷达为三维相控阵雷达,虽然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方位、距离及高度资料,且反应速度、目标更新速率与多目标追踪能力远优于传统机械式旋转雷达,较能因应饱和攻击,但此一雷达配置于“塔江舰”的最大缺点在于高度不足。据测算,“蜂眼”雷达安装于“塔江舰”6.2米的高度上,对以3米高度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发现距离只有17.5公里,即使当下就发射速度4马赫“海剑”2导弹,拦截时间不到13秒,若考虑到搜寻、定位、追踪、瞄准、接战、评估这一系列拦截流程,显然应接不暇、力有未逮。此外,小吨位军舰在人员、装备的限制下预警能力有限,而数据链及协同作战能力趋近于零,要称之为具有“区域防空能力”,实在非常勉强。

(三)设计能力和理念落后

针对“海剑”2舰空导弹,研制方“中山科学院”1999年就宣称取得了两项“涉及舰空导弹垂直发射的关键技术”,分别是导弹推力矢量系统和“冷发射”技术。但直到2007年,“中山科学院”对外展示的还是落后的倾斜式固定发射箱,垂直发射系统一直没有下文,现在只能求助于美国。“海剑”2在2019年使用购买的美制MK-41垂直发射系统进行首次陆上实弹射击测试。

除了研发、建造能力不足,台军高层和科研部门的理念落后则是更大的短板。台军曾计划将“海剑”2安装在那些老旧护卫舰上,以增强防空能力,但囿于舰体结构、内部空间和弹体长度,有些护卫舰并不适合安装垂直发射系统,那么倾斜式固定发射箱也可勉强作为提升防空能力的办法。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台军内部却分成了“倾斜发射箱派”和“垂直发射系统派”,双方互不相让,甚至需要防务部门高层出面调和折衷。而到了如今,“中山科学院”在垂直发射系统已十分成熟的当下,竟然还在琢磨倾斜式固定发射箱,甚至在号称隐身的“沱江级”新式军舰上使用,大大限制了导弹发射角度和反应速度,大大限制作战效能,无疑暴露出台军造舰能力、技术和理念全面落后的问题。(徐行)

 

【摘自《台湾周刊》2021年第44期】


责任编辑:左秋子
台湾资料库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7 By www.viewcn.com &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