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9日,台海军满载排水量700吨的“塔江号”穿浪型双体巡逻舰(舷号:PGG-619)正式服役。该舰是台自制“高效能舰艇”计划中“沱江级”导弹巡逻舰二号舰,也是该级舰艇量产型的首艘。“高效能舰艇”研制计划意图打造“隐身”、“快速”、“火力强”,作为“不对称作战”武器的新型巡逻舰,后续规划再建10艘。该级舰是台军近年大规模舰艇自造计划中勉强算顺利和成功的舰种,但仍存在诸多缺陷。
一、源自“迅海计划”
2009年9月,台海军首批两艘量产型“光华六号”导弹快艇成军不久,新闻媒体便报道2010年度房屋预算中列入了名为“迅海计划”的新案,海军打算建造一种采用双船体设计的新型军舰,配备8枚“雄风”3型超音速反舰导弹。海军在评估台湾民间造船厂的造舰能力后,于2009年下半年完成双船体初步规划,并开始规划上部构造。“巡海案”于2010年度开始编列武器系统先期费用。
2010年4月,台“海军司令部特展”中首度展出“迅海计划”的具体想象图。在此图中,迅海舰采用穿浪型双船体设计,设有穿浪舰首,两个吃水片体采用类似小水面双体船的设计。舰体具有雷达隐身设计,舰首配备一门隐身炮塔的76毫米快炮,上层结构后段设置“雄风”3型与“雄风”2型导弹发射箱,上层建筑尾端还装有一座“密集阵”近程武器系统。2011年,“迅海计划”正式建案。台军方指出,“迅海舰”将具有“隐身”、“快速”、“火力强”的特点。
2012年4月,“迅海计划”在“海军司令”董翔龙任内决标,由台湾民营造船业者龙德造船公司得标,11月开始建造。台军方规划从2012到2014年投入20多亿元(新台币,下同),先建造一艘“迅海级”原型舰进行测试,等构型确定后再量产,希望能布署十多艘“迅海级”,与“光华六号”导弹快艇混合编组,执行反舰和反船团任务。
2014年3月,“迅海舰”举行下水典礼,同年11月竣工,同年12月于苏澳商港13号码头交舰,被命名为“沱江舰”,舷号PGG-618,2015年3月正式成军。时任“国防部长”严明致词时表示“沱江舰”是“亚洲最快及活力最强”的舰艇。“沱江舰”首任“舰长”王得樫“少校”称,“沱江舰”“航母杀手”的称号来自于“具备隐身高速特性的同时,还搭载大量反舰导弹”。
“沱江舰”设计概念类似于美国海军最初的600吨级濒海战斗舰,定位于担任攻击舰艇的角色,接获“友军”提供目标位置资讯后,利用快速与雷达隐身的特性,迅速接近目标发射导弹攻击。由于吃水浅,“沱江舰”可疏散到各中小型渔港,避免对大型军港的依赖,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甫开战便在军港内遭集体歼灭的风险。
“沱江舰”长60.4米,满载排水量约600吨,最高航速可达38节,采用穿浪型双体船型,舰身由40多个船段,以激光切割、焊接,舰体舷侧与上层结构完全整合,采取能降低雷达波折射的内倾结构,大倾角隐身主桅、有舷墙遮蔽的甲板设备与反舰导弹发射器等,均可降低雷达反射。主甲板以下分为左右两个吃水船体,由铝合金打造,一般磁性水雷无法吸附。
该舰虽然排水量小,却堆砌了大量武器,包括1门MK-75 76毫米舰炮,1套MK-15“密集阵”近防系统,2座MK-32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器,4挺12.7毫米机枪、“雄风”2和“雄风”3反舰导弹各8枚。同时,具有相对完整的对空、对海搜索雷达与感测装备,并兼具变深声呐及对潜鱼雷,不像“光华六号”或“锦江号”那般完全依赖“友军”掩护或被动接收作战资料遂行作战,火力更完整,拥有一定的独立作战能力。
二、修改图纸弥补设计缺陷
自从交船进入测试阶段后,“沱江舰”陆续被曝在测试期间出现诸多问题,包括浮力不足、航行时震动过大等问题,需要修改舰型、外部尺寸,由于涉及重新设计,量产作业延后展开。
2016年5月对外开放的“左营海军故事馆”中,首度展出了“沱江级”后续生产型概念模型。此模型透露的发展方向包括加长舰体以增加浮力,扩大舰桥容积,强化防空侦测能力,装置一座封闭式桅杆并内置“中山科学院”开发的三维对空搜索雷达,如此能更充分地发挥“海剑”2防空导弹的射程。
依照2016年在6月海军公布的“未来12项造舰计划”中对“高效能舰艇后续量产”的需求概要,“沱江级”后续舰要求能在五级海象下正常执行任务,七级海象下结构与稳度无航行安全顾虑;具备核生化防护能力,采气密设计,重要舱间设置防护区,防护区采内循环通风增长滞留能力,舰上并设置人员冲洗站及喷洒系统;采高强度与轻质舰体结构,舰体构造采用斜板式、包覆式设计,并采用可抑制舰上热源的设计。
2017年5月,台海军首度公告“高效能舰艇后续舰(承海案)合约设计等四项专业服务案”开放投标(此为限制性招标标,包括“承海案”相关的“高效能舰艇后续舰约设计”、“高效能舰艇后续舰监造专业服务案”,以及“快速布雷艇(永捷案)合约设计”及“新一代导弹巡防舰(震海案)合约设计”四项,总预算3.16亿。因投标厂商不足三家而两次废标,最终于2017年8月,台军方正式公告“高效能舰艇后续舰合约设计等四项专业服务案”决标,由唯一的投标者船舶暨海洋产业研发中心得标,决标金额3.22亿元,履约时间约7年,从2017年8月18日至2024年12月31日。
依照台海军“高效能舰艇后续量产案(第一批)”的计划,针对首舰“沱江舰”的操作经验提出六项精进项目,包括:
1.提升满载船速:原型舰“沱江舰”在满载(600吨)时航速只能达到25节,后续量产舰满载排水量提高到700吨,满载时航速也提高到30节。
2.精进主机排烟效能:原“沱江舰”主机排气口设置在船体两侧水线附近上方,海水很容易由此灌入造成机械故障;而后续量产型则将高度提高2米来防止海水进入。
3.调增铺位空间:首舰“沱江舰”上有41个铺位,后续量产型由于扩编人员,铺位总数增为53个。
4.改善机舱操作与维保空间:后续量产型将舰内维修保障空间增加一倍,并增设2个用来吊装设备的开口,使主机吊换维修更为方便。
5.增进发电机运用效能:首舰“沱江舰”配备两部功率350KW的发电机,后续量产型改配置三部180KW机组,以改善低负载运转时的积碳现象,并增加运作时的调配弹性、改善油耗。
6.强化防空作战能力:后续量产型增配三维防空雷达以及“海剑”2防空导弹系统。
早期曾有消息指出,“沱江级”后续舰曾考虑燃气涡轮,但如果采用燃气涡轮,舰内必须花费不少空间布置进气口,排气管道与排气口也会比柴油机大得多。考虑到“沱江级”的穿浪双体船型,舰体中部连接两侧片体的部位厚度很薄,根本没有空间容纳燃气涡轮所需的进、排气设施,所以台海军未考虑让“沱江级”后续舰改用燃气涡轮。外界多次传言,“沱江舰”的拖曳阵列声呐因航行时舰体产生的震动和噪音较高而使用效果受影响。尽管台海军方面多次否认,不过,后续量产型“塔江舰”还是取消了拖曳阵列声呐和反潜鱼雷发射器。
三、受到“庆富案”冲击
修改设计后,台海军原订在2018年上半年进行代号“承海”的“高效能舰艇后续量产案”,但“庆富案”突然爆发。2017年负责承包“康平项目”猎雷舰案的庆富集团陆续爆发诈贷洗钱、严重财务危机并遭联贷银行团执行保全程序等风波,引发政治风暴,2017年12月正式遭台军方解约。基于“庆富案”的惨痛教训,台海军遂全盘检讨正在执行的各项舰艇自造采购案,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弊案。因此,当时多项舰艇自造采购案都往后延迟半年,待台军方完成审视与制订新的规范,再进行公开招标作业。因此,原订在2018年上半年招标的“沱江级”“高效能舰艇后续量产案”以及快速布雷艇案,就延后在2018年下半年才展开招标程序。
2018年3月,台军方正式颁布基于“庆富案”教训的“重大国防军备筹建精进作法指导纲要计划”,“高效能舰艇后续量产”以及快速布雷艇“永捷案”都依照此一办法来调整筹获方式。原本这些造舰计划打算采用“载台商购、战系委制”,都依照新颁布的“指导纲要计划”由“中山科学院”全权委制,包括选择民间船厂建造载台、“中山科学院”负责作战设备安装、整合与测试。依据“协议书”规定,“中山科学院”需于2018年11月22日之前,与岛内符合资格之造船厂签署造舰契约。
2018年6月,台海军对外表示,已完成“沱江级”后续舰量产规划,年内启动建案作业。“沱江级”后续舰量产案采用建造采购、精进设计、战斗系统委制并行的策略,2020年起开始执行。
2018年8月,台军方官员对媒体表示,“沱江级”后续量产舰的防空型的设计有部分调整强化,“沱江级”后续量产案的总经费因而由原规划的144亿元提高到161亿元。
招标建造方面,负责委制的“中山科学院”邀请台湾多家知名造船公司参与建造竞标,最后由龙德船厂与“中信造船”竞标,于2018年11月8日办理评选作业(采用最有利标)。经“评选委员会”考量财务、技术等面向,先前建造“沱江舰”的龙德造船公司综合评分最高,
遂由龙德造船公司得标(首批三艘),并于2018年11月14日正式宣布结果。依照决标公告,首批三艘“沱江级”量产型的总得标金额为161亿元,每艘平均53亿元,比起原型舰“沱江舰的21亿元增加了一倍多其中,每艘量产型后续舰舰体建造费用约14亿元,比原型舰“沱江舰”增加约5亿元,其余27亿增幅则是包含导弹。
随后,台“立法院”审理“2019年度防务预算”时,对台海军“高效能舰艇后续舰”有大量争议,多名“立委”强烈不满台海军“浮编预算”。国民党“立委”马文君批评,2013年建造“沱江舰高效能舰艇研建案”,原总编列为24亿元,龙德造船以8亿承造船体载台,“中山科学院”负责战系整合为13亿余元,在2014年度结案,实际总花费为21.3亿元。而未来量产型“沱江级”平均每艘的经费为53亿余元,为原型舰的两倍半,台海军与“中山科学院”根本没有说明“预算”是如何暴增。民进党“立委”罗致政也质询,为何后续舰“预算”增加幅度如此之大,台海军应解释清楚。最后,主持会议的民进党“立委”王定宇认为马“沱江后续量产案”是大案子,应详细说明后再行审查。尽管如此,最终在民进党的护航下,“高效能舰艇后续舰”全案仅减列1亿元,冻结3亿元。
由于“中山科学院”已经在2014年转为行政编制,不受“采购法”公开招标的限制,只需要内部以邀商方式来办理评选。“重大国防军备筹建精进作法指导纲要计划”规定的新措施显然是记取先前“康平猎雷舰案”的教训,避免让庆富这样根本无力承担庞大造舰案的小厂有机会进场。借由“中山科学院”“行政法人”的身份与专业能力,规避公开招标规范,降低专业军事事务受到的不当外力干扰。事实上,2008年初陈水扁推行的“链震案”,台军方的期望就是能够成设立一个有足够事权的组织,不受“采购法”制约,能专心与各国军工厂商打交道。在蔡英文时代,则寄望通过有专业能量的“中山科学院”来实现类似功能。然而一体两面在于,“中山科学院”以“法人身份”邀商评选过程,虽然能避免资质审查阶段经常受外界压力而使不合格厂家也能参标的问题,但其公开透明程度不足,也会增加徇私舞弊的可能。总结“立委”对于“高效能舰艇后续量产案”的不满,主要原因在于改由“中山科学院”“全权委制”之后,还没有向“立法院”进行任何重点提示与报告,就自行增加“预算”,且“中山科学院”先发包给龙德船厂之后才将新版“预算”送交“立法院”,颇有“先斩后奏”之嫌。
依照台海军原先的规划,“沱江后续量产案”中,首批三艘为强化防空作战功能的“防空型”,舰上配备“中山科学院”研制的“海剑”2型防空导弹;第二批是“反舰型”,着重于对海作战,混合配置“雄风”2型与“雄风”3型反舰导弹。但民进党“立委”蔡适应最终证实,“沱江级”后续量产型之后11艘的构型将会一致,不会有先前所谓“防空型”与“反舰型”区别,还会将反潜能力移除,满载排水量在700吨以下。依照外界报道,原型舰“沱江舰”经测试反潜效果不佳,故而改变计划,全部“沱江级”量产型都以防空与水面打击为主要任务,而每一批次都会根据前批次的经验进行微调。
此外,原先的量产计划分成三批(每一批分别招标),最后一艘的完工时间是2036年。鉴于时间过长,经反覆沟通后,台海军将量产计划合并成两批(总数不变),“全案”预定在2026年完成,比原订期程提前10年。据透露,加速“沱江级”量产的主因在于台湾目前缺乏1500吨舰艇(二级舰),常让500吨的锦江级(三级舰)分摊许多勤务,加速舰体耗损。(徐行)
【摘自《台湾周刊》2021年第43期】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7 By www.viewcn.com &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