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武器使用的无人机具有降低人员伤亡、提高军事行动机动性灵活性、降低政治敏感性等优势。因此,台军在发展“创新/不对称”战力企图下,大力推动军用无人机的研发和实战化,已经有多个型号不同大小和用途的无人机已经或将要装备部队。
一、“锐鸢”无人机
“中山科学院”在完成IDF“经国号”战斗机研发计划之后,航空研究所一度缺少重大项目,于是从1990年代起秘密研发无人飞行载具——“中翔”系列无人机。“中翔二号”无人飞行载具早在1999年2月,就已于台中清泉岗机场展开飞行试验,这也是台军最早的无人机。2002年,该研发计划首度曝光,并公开展出“中翔二号”研究样机。2007年“双十阅兵”展示了机身喷涂有“中翔002”字样的无人机。“中翔二号”无人飞行载具研发成功后,最早是台“海军”以“翔鹰计划”为名,拟采购12架,部署在东部海军“神鹰”基地,执行长程海上监侦、目标识别任务,“中山科学院”也曾向台“海军”简报,但全案最后遭“国防部”退回,未能成案。后来,在时任“国防部长”李杰力推之下,台“陆军”以“锐鸢”项目为名,编列近37亿余元(新台币,下同)“建案”采购,该型无人机最终定名为“锐鸢”。
“锐鸢”无人机系仿制美军MQ-5系列“猎人”无人机,机身长53米、翼展8.6米、高1.6米、最大起飞重450千克、最高速度180千米/小时、最大飞行高度4500米、最大飞行半径150千米、滞空时间12小时。“锐鸢”采用复合材料结构和模组化设计,挂载可见光、红外线整合型光学设备,战时可担任日夜间侦搜、射道修正、目标搜寻及定位、战损评估和通信中继。民生用途方面,可进行农渔牧观测和资源研究、交通监视与管制、核生化污染和环境监测、灾情调查、海岸巡防和反走私偷渡等。
“中科院”为了方便运送“锐鸢”无人飞行载具,还特别设计机体储运柜,方便储存和运输。机体储运柜以最小体积设计,人员不需进入机柜内即可进行机体及附件解锁、移出或移入固定上锁等动作。机体储运柜机体装卸机构为悬臂双重滑轨式,机体可由机柜最深处一直滑到完全脱离机柜,操作较为简单。机体储运柜在基地内也可替代机堡,不但可移动、可堆栈且占地小、造价也低,应用弹性大。
由于技术尚不成熟,2011年底服役的第一批4架“锐鸢”无人机短时间内陆续坠毁,故使得采购计划放缓。“锐鸢”无人机直到2013年才正式成军,隶属“陆军航空特战指挥部”。原定在北、中、南、东各部署一套,最终仅建置北、中、南三处据点,执行侦察与战场管理任务。其后,为便于执行近海侦察和目标识别任务,军方于2017年将“锐鸢”无人机系统及操作人员移编“海军海上战术侦搜大队”。据媒体报道,台军近年将“锐鸢”无人机前推部署在东沙和太平岛,以强化区域侦搜。
二、“剑翔”反辐射无人机
2000年台湾欲寻求以色列产“哈比(Harpy)”反辐射无人机失败后,“中山科学院”结合自制“天剑”2A反辐射导弹寻标器技术成果,展开研发反辐射无人攻击机的“剑翔计划”。由于程控问题和两次飞行测试失败,计划进度屡次延后。“中山科学院”于2011年进行第三次程控复测,收集到完整的程控飞试数据,使得项目延续。2017年,“剑翔”反辐射无人机在台“防务展览”上首次亮相,“中山科学院”宣称该武器已经通过了初期作战评测。2019年,台军方证实,以“剑翔计划”的名义,编列五年800亿元“预算”,用于发展反辐射无人机系统。
由于这款反辐射无人机在整体外形和尺寸上与以色列“哈比”无人机高度相似,作战方式也基本一致。都是采圆柱机身,三角翼,两翼端有垂直尾翼,也可以装箱运输,采弹射方式升空,再遥控启动引擎。“中山科学院”一直对“剑翔”的性能参数守口如瓶,军事专家根据其设计理念、外形以及性能描述,参照以色列“哈比”无人机推估,最大飞行高度约为3000米,飞行最大速度185千米/小时,最大持续飞行时间为4小时,最大航程约500千米,俯冲攻击时最大速度可能超过400千米/小时。
从战术作用来看,台湾已有的“天剑”—2A反辐射导弹需由“经国号”战机挂载,并要接近“敌军”防区才能从空中发射,而“剑翔”反辐射无人机则可从地面直接发射,越海攻击,两者针对不同雷达天线性能,有不同作战攻击模式。反辐射无人机的“低、小、远、慢、多”特征对于空射反辐射导弹的“高、大、近、快、精”有互补性,也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原先仅有的能发射反辐射导弹的战斗机可能刚起飞就被对方防空雷达发现的问题,理论上起到掩护“空军”战斗机的作用。
目前,“剑翔”反辐射无人机已投人量产,预计在首批生产104架,列装台“空军”防空部队,但生产载具和发射装置的数量保密。因其机动部署特性,或进一步在外岛、舰艇上部署。
三、“红雀”无人机
“中山科学院”自2007年起开始仿制美军RQ-11“渡鸦”微型手抛式侦察无人机,后命名“红雀Ⅰ型”,该机型曾小批量生产,2013年交由台“陆军特战指挥部”特战第五营进行性能测试,未正式列装。2014年,“中山科学院”首度公开展出“红雀Ⅱ型”无人机。该全新机型系仿制美军RQ-20“美洲狮”无人机,比上代“红雀Ⅰ型”重一倍有余,严格来讲已经不是同一系列。
“红雀”无人机机身长1.9米,翼展1.3米,重5.5千克,经充电约2小时后,可连续飞行15-20千米,滞空时间约1小时,最大高度达4.5千米。“红雀”无人机动力为无刷电动马达,飞行有手控、定高、盘旋、导航与归航五种模式,机身前端具备光电和红外感应器,可使用“智能物件侦测系统”,支援小型野战部队执行短程作战侦察,地面导控站可显示电子地图及载具实时飞航数据,平时则可支援救灾、水土保持、交通等监控。“红雀”起飞方式有手掷或弹射方式两种,该无人机采用模块化设计,可迅速拆解成机翼、尾翼及机身等模块,并可放置于背包携行,满足作战时的机动力需求。
“中山科学院”指出,“红雀”无人机未来发展目标是降低成本、提升可靠度,可快速形成商品化产品,并着重在兼容性架构、整合式飞导控系统、数据链系统、建构通用化无人机数据库等军民通用技术进行改正,以期“改变地面部队作战型态,提升作战成功率。
台“海军陆战队”于2015-2016年以4600万元经费购置5套“红雀”无人机系统、45架飞行载具(30架为使用机、15架为备份料件机),装备步兵营和侦搜大队。“海军陆战队”也计划购置3套“红雀”无人机系统。
四、“腾云”无人机
“中山科学院”并未公布被视为“极机密”的“腾云”无人机计划开始的时间。2015年,“腾云”无人机于台年度“防务展览”上首度对外展示。军方表示,该机型可视任务需要,改装为可挂载机炮、“空对地”及“空对空”飞弹等攻击型武器的作战型无人机,其外观类似美军的MQ-1“掠夺者”无人侦察机和MQ-9“死神”无人攻击侦察机,被称为美军这两型无人机的“台湾版综合体”。2016年8月,一架“腾云”无人机在台空军花莲基地营区开放活动中展出。2017年8月,台年度“防务展览”中,“腾云”无人机再度展出,与以往不同的是,机腹挂载救生荚舱。2018年10月,“中山科学院”公开称,将根据“空军”对于进攻性的需求,重新设计具有挂载点的新型“腾云”无人机。2019年8月,台年度“防务展览”展出新设计的“腾云”无人机,“中山科学院”表示,已进入量产准备,2021年完成作战测评。
“腾云”无人机系仿制美军MQ-9“死神”无人机,属侦察打击一体化多用途无人机,主要负责执行侦察、监视和对地打击等任务。台军称其为执行长距离、长滞空任务的“战略型无人机”。旧款“腾云”无人机机身长度约8米,翼展宽度约18米,飞行速度约56千米每小时,最大升限4500至5000米,最大遥控距离约100千米,滞空时间约24小时。新款“腾云”无人机换装美国盖瑞特/汉威(Garrett/Honeywell)公司研制的推力更大的TPE331型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与美国“死神”无人机系同款,相较前款采用的台湾自行用二手配件“山寨”的34匹马力发动机而言,动力有了实质性提升。“中山科学院”方面表示,新机型机体加大,翼展也增加,可以飞得更高、更远、分辨率更强,还有自主起降的功能,但未透露细节。
由于新版“腾云”无人机在某种意义上是重新设计的新款机型,且旧款亦鲜有曝光,故性能指标较为模糊。从其已公布的主要装备和有关描述中看,“腾云”无人机属中高度、长滞空、多酬载之大型全复合材料无人机系统,新机可由卫星导控,具有全自主水平起降和巡航飞行能力、空地协同能力、地面接力控制能力,可按需装载多型光电、电子侦察设备以及小型空地精确打击武器,或加装干扰设备干扰对方雷达,掩护己方战机实施轰炸,还可日、夜间执行“情搜”、监视、侦察、环境研究、海岸巡防等军民任务。
“中山科学院”人士于2019年“防务展览”上表示,“不必再问是不是能够挂飞弹?因为它的结构上面都设计了这一些吊挂点”。据介绍,“腾云”还可在后方加装自行研制的侦察天线和干扰设备成为“电战机”,这些设备在官方宣传片上曾有展示。虽说该机型看上去“功能齐全”,但在制造出来以前,对其功能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五、其他军用无人机
“火红雀”无人机一度于2019年“防务展览”展出。据介绍,系“中山科学院”以“奇隼项目”研制的小型自杀式无人机。该机型系仿制波兰“战友”小型无人机,搭配日间或红外线光学酬载,将摄影目标进行影像分析比对,确认目标后进行锁定导控,加以打击。
“魔眼”无人机一度于2013年“中山科学院军民通用科技产业加值应用成果展”展出,系台军首款无人直升机,后销声匿迹。2021年1月,类似机型在台“陆军第584旅联合兵种营”于湖口台地进行的机场防护演练中出现,被称为“无人训练用直升机”,主要功能是在远处观测敌方目标,盘旋战场监侦,并将信息回传作战中心。
四轴旋翼小型无人机由“国防部军备局”生产制造中心第205厂制造,2018年首度展出。该机型类似民用航拍或播撒无人机,可挂载步枪、榴弹发射器、火箭弹等,目前处于实弹验证阶段。
【摘自《台湾周刊》第24期】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7 By www.viewcn.com &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