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台军“宪兵特勤队”简介

华夏经纬网 > 台湾资料库 > 军情档案      2020-08-03 15:14:57

台军“宪兵特勤队”一直以神秘低调形象示人,除了配合由台防务部门办理的“双十庆典”和营区开放等活动进行战力展示外,平常行动“极少曝光”,仅在台湾发生“重大事件”时才会出动,被“三立新闻”称为“成军以来从来没有接受媒体采访的反恐部队”。民众对其的印象仅仅是“健硕的肌肉、冷峻的眼神和涂满迷彩的面孔”,其他则知之甚少。近些年来,“宪兵特勤队”开始由幕后走向台前、由营区走向营外,频频在各类演训活动中登场亮相。今年亮相的频次更高:5月份被台“国防部”和绿媒证实拟训练某中东国家反恐部队;7月份携手“警政署”维安特勤队及“海巡署”海巡特勤队参与“汉光36号”演习中的“反特攻”演练。随着参与活动的增多,其“独特”“神秘”之处逐渐为民众所知晓。

一、为“反恐”而生

“宪兵特勤队”俗称“夜鹰特勤队”,隶属于“宪兵指挥部”,与“陆军高空特种勤务队(凉山部队)”、“海军陆战队特勤队(黑衣部队)”合称台军三大顶尖“特勤队”。主要负责台湾北部地区“反恐”任务、保护高级官员及“外交使节”和维护松山、桃园机场与核电厂安全以及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等,类似于美国的反恐特警队(SWAT)。驻地在新北市五股安平营区,平时有一小队驻扎在桃园国际机场。

“宪兵特勤队”的成立主要受20世纪70年代国际恐怖活动猖獗的影响。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惨案和1976年以色列特种部队突袭恩德培机场事件,激发台军高层“超前部署”的构想。台军高层深感在反劫机、反劫持任务上,必须事前就完成各种特定任务编组,配赋各种特种装备、施以特种训练,在选优集中精练环境下方能顺利处置相关险情。

1977年12月,台“国防部”起草制定反劫持、反暴行计划,“宪兵司令部”奉“国防部”命令先行展开任务编组训练,从“宪兵”中挑选“宪兵”常士班8-10期、预士134期,计80余名编成两个区队,在林口马山基地开始训练。1978年7月3日奉“国防部”命令正式成军,命名“宪兵特种勤务队”,直属“参谋本部”军令指挥。1979年7月底,全队又加入“宪兵”预士134期,同时编成第三区队人数计百余名。同年12月,再择优征调空降特战部队由靖安项目改编“宪兵”菁英纳入,此时人数共计430人。这430人历经一年三个月严格训练考核后,遴选73人为第一期纳编人员,标志着“宪兵特勤队”的战力初步形成。

“宪兵特勤队”专责警卫安全、反劫持、反暴行、反破坏及特定任务,累计执行重大勤务百余件。例如1987年的台东岩湾监狱暴动镇压行动、1989年直潭净水厂枪击案的山区围捕行动,以及1997年在台北市北投围捕绑架艺人白冰冰女儿白晓燕的主犯陈进兴行动。除此之外“宪兵特勤队”还训练台湾“特勤”人员和“友邦”军警,被台军自认为“亚洲地区特种部队中少数有能力自训并代训他国特种部队的部队”。《自由时报》5月9日报道,某中东国家已在日前与台湾谈妥“军事合作案”,该国分批次派出反恐部队官兵,赴台接受台军“宪兵指挥部”的反恐任务训练,并由号称“夜鹰特勤队”的“宪兵特勤队”执行施训。

二、靠严酷出名

岛内媒体报道,“宪兵特勤队”深谙武术格斗技能,台军规定,其成员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5年以上军龄,同时精通战术技术、训练成绩突出、纪律性强、吃苦耐劳、勇于献身;军官必须通晓特战理论,具有实战经验、独立组织训练及指挥作战的能力。岛内军事人士指出,“门槛高、训练严”已成为“宪兵特勤队”的代名词。

“宪兵特勤队”成员来自“宪兵”各单位志愿接受考验者,经初步挑选后,被遴选人员经过9个月的初步训练,在基础、专业、综合等三阶段训练必须达90分以上合格标准后,再进行品格与小组默契评鉴,才可纳编为正式队员。在每梯次遴选的40~50名员额中,平均仅纳编2~3名,至今仍维持这种高标准纳编的传统。

“宪兵特勤队”不仅选拔严格,训练标准更是“常人难以想象”,在各种战技、武器使用、心理层面、生存所需的学识上都有严苛要求。“特勤”队员必须经历多重考验,取得各式证照,达成“一挡十、甚至挡百以寡击众”的战力。武装跑步十公里是每日必备科目,精练搏击、攻坚格斗、贴身搏斗。因此,柔道、跆拳、擒拿不仅是队员们的基本技能,野战求生技能、高楼攀降操作、直升机滞空下降、武装急迫渡河、各型枪械精准射击更是必备技术。年轻时曾在“宪兵特勤队”服役、如今在中坜车站开小吃店的王国华指出,“宪兵”特勤训练“惨无人道”、“非怪物级体能难承受”,“刚入队徒手跑3公里11分钟是基本的,一早起来,正拳伏地挺身200下、般伏地挺身100下,接着五股‘宪校’后山跑到对面观音山,来回20多公里。爬水沟爬粪坑是家常便饭,一人犯错全队受罚,将臭袜脱下互塞对方嘴里…训练中受伤、扭伤不稀奇,吃内伤药像吞维他命。”

因训练过于残酷,“特勤”队员由“一开始都自愿”到“后面都不愿意”,中途退出者不乏其人,却也造就了“宪兵特勤队”在台军“特勤队”评比中“六连冠”的“佳绩”,绿营媒体形容其为“精锐中的精锐”。

三、成“军演”常客

“宪兵特勤队”在任务编组上分有突击支持、掩护、防爆四个小组,日常训练内容为飞机、船舶、车辆等交通工具上的反劫持和针对外来武装的反渗透、反恐怖、反暗杀,训练模式为运用突击攻坚铝梯车、防弹车、防爆处理车等特种车辆包夹,来支持特战“宪兵”第一线任务,以先行通过谈判手段营救人质,随后强势攻坚突入,抓获劫持人员。由于其训练内容与台当局的“反斩首”理念高度契合,遂成为近些年来台军各类演习尤其是“汉光演习”中的常客。

“汉光31号”军事演习,“宪兵特勤队”参加“反特攻、反斩首、反劫持”演练,营救被在台潜伏、渗透的特战人员劫持的“总统”。“汉光33号”军事演习,“宪兵特勤队”与台军第三战区编组士林“宪兵队”、炮兵228营,参加‘卫戍区’反特攻作战”,联手以综合格斗战技制伏潜入营区的解放军特工人员。今年的“汉光36号”军事演习,“宪兵特勤队”首度联手“警政署”维安特勤队、“海巡署”海巡特勤队,在台北操演反特攻,并出动防爆机器人以水炮实施攻坚。

除参加台军举办的演习外,“宪兵特勤队”还通过自身的演习演练和成果展示,凸显“宪兵”在台北防御中的重要角色。在每年台军举办的营区开放日活动上,“宪兵特勤队”进行限制空间战斗、城镇作战战技战法、防爆机器人处理爆裂物、击落空拍机等动态演练,戮力展现身为“反恐专业户”的任务广泛、多元。在由“宪兵指挥部”牵头于台军各个营区举办的“宪兵”成果展示上,“宪兵勤务队”通过不同方式现场演示“反特攻”、反劫持、反恐怖能力。如2017年在桃园慧敏营区举办的“宪兵”训练成果展示上,“宪兵特勤队”进行反恐与保护台湾地区领导人“反劫持”演练。

演习演练上的频频露脸,极大程度提升了“宪兵勤务队”在台军“反斩首”作战上的地位,成为台军执行反恐、救难、“反斩首”的“首选力量”。正如《全球防卫杂志》资深编辑宋玉宁所言,“宪兵特勤队’在这个所谓的‘反斩首’作战上面扮演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

四、陷发展困境

受台当局“重演习轻建设”思维和其他因素影响,“宪兵特勤队”近年来发展处处受阻,陷入“无钱可用”、“无枪可使”等困境,“宪兵特勤队”对此可谓是“点滴在心头”、“苦不堪言”。

首先是“经费无着落”。尽管台当局已将“宪兵特勤队”作为执行“反斩首”的“首选力量”,但在经费分配上并未给予太多“照顾”。岛内媒体报道,2000年以来,“宪兵特勤队”的预算编列都被排到最后,常常面临“无钱可用”的窘境。蔡英文由于“斩首战”的恐惧症,现今正在加强“宪兵”的武装化,提高其机动力和装备高阶化,但是在最关键的“宪兵特勤队”身上,蔡英文至今尚无任何投资。台军遵从“上意”也将其晾在一旁,任其建设资金紧缺。

其次是“装备不匹配”。目前“宪兵特勤队使用的枪械是早前自美国采购、产于1980年代的Colt 9公厘冲锋枪(SMG M635),此种冲锋枪的特点是瞬间发扬强大火力,而非精准射击,明

显与“宪兵特勤队”武器装备精准度高、可靠性强的要求不相匹配。“宪兵特勤队”最想得到的是德国H&K厂研发的新式MP-5系列冲锋枪,但受德国宪法规定不能输出武器给“有高度冲突危险的地区”(台湾位列其中)的限制,再加上民进党当局兴趣缺缺,致使“宪兵特勤队”时至今日仍面临没有主力冲锋枪使用的窘境。

第三是“战力遭质疑”。反恐训练专业度甚高,不仅需自身专攻精炼,还需国际合作和实战锤打。“宪兵特勤队”成员来自“宪兵”各单位,其编制专长五花八门,虽然训练堪称“精实”,并赴美接受训练,但在美主要是以人道援助、情报交换及轻武器支持(例如65K2、T91步枪)等方式参与,并未直接参与国际反恐作战,明显缺乏实战经验,实际战力难以验证。此次“宪兵特勤队”奉命训练中东某国家反恐部队,就遭到岛内网民“泼冷水”:“可是台湾反恐经验好像不是很多”。还有网民反讽,“没打过仗就可以教人打仗,厉害吧!”


责任编辑:左秋子
台湾资料库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7 By www.viewcn.com &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