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台湾地藏菩萨信仰(下)

华夏经纬网 > 台湾资料库 > 社会文化      2023-05-19 16:16:05

传入岛内的地藏菩萨信仰及所依主要经典

地藏著萨信仰在清代随闽粤移民拓垦步伐传入台湾,除延续明清闽粤等地地藏菩萨信仰杂糅特质外,地藏菩萨“九华应化”传说地在岛内广泛流传。此外,台湾香客愿意到九华山朝拜,据信是因为今之台湾佛门上座高僧的菩提根在九华。原台湾佛教协会会长白圣法师,1920年其17岁时,在家乡湖北应城听到九华山心安寺智妙法师说法,生起菩提心:次年便遁离家门投九华,途中巧遇龙崖法师,遂在九华山甘露寺土地祠落发,后又从九华山祇园寺妙参律师得戒,再后依智妙法师参修:智妙法师感其聪慧、大器可成,后指引其往扬州高旻寺来果禅师处深造。白圣法师1948年赴台,主持台北十普寺,1981年当选世界佛教僧伽会会长,并在岛内广度弟子,后弟子多为岛内上座高僧。他们皆敬遵白圣法师教海,弘扬临济宗法脉,敬供地藏菩萨,因而台湾地藏道场很多,且与九华山地藏道场一脉相承。

据佛典所载,地藏菩萨前世有多身,其中有两则记其曾为女身,故今之岛内还有视地藏菩萨为女性的记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曾为婆罗门女和光目女时,曾几度救出在地狱受苦的母亲,还创设使亲人、眷属在各种情况下脱离苦难的种种方法,此说随佛经在岛内广泛流传,佛教徒将此传说作为孝顺父母之典范,民众也因此将其视为“孝”之化身。因此地藏菩萨被认为是充满“孝道”、具有“天下父母心”的菩萨,其信仰表孝敬;记载此类事迹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也被称为“佛门孝经”,是中国佛教流传极广的经典之一。此外,还记载其在久远劫以来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故传其为拯救地狱罪苦众生的幽冥教主,千余年来一直受到民众虔诚的顶礼膜拜。地藏菩萨还因此在岛内成为地狱审判的监督者和地狱灵魂的救赎者,“王”之意态尽显,“地藏王”或“地藏王菩萨”称谓也因之而来;其特色也被台湾民众认可和接受,无论地藏菩萨曾具何身,在岛内民间,其均以“大愿”闻名,尊称“大愿地藏菩萨”。

岛内僧俗两界对地藏菩萨的信仰与崇拜,所依据经典多为自大陆传入之《地藏菩萨本愿经》、《占察善恶业报经》和《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佛说地藏菩萨陀罗尼经》等,并相信信仰地藏菩萨、诵相关经典能为自己和亲属带来无量无尽功德。

《地藏菩萨本愿经》主要讲述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弘誓悲愿及过去世中的所修所行,将传统孝道和地藏信仰结合并作为该经内容主轴,除弘扬孝道外,更谆谆告诫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经署名为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然唐之《开元释教录》、《贞元新定释教目录》等皆无记载;虽明藏收之,但早于明藏之宋、元、高丽等诸藏皆未收录”,故实叉难陀传泽之说怀疑者众多。或因此经译者存疑或不详,至明朝才被收入《大藏经》,又因来历及传译情况不够明晰,因此有学者怀疑此经并非自印度传入,认其为五代时中土所杜撰;再加上该经强调孝道,较接近中国儒家思想,因之也被作为中土所造论据之一,学界普遍存有该经属疑伪经的疑虑。但该经在岛内民间影响巨大,民众认为其不但加深地藏菩萨誓愿度尽六道众生的“大悲阐提”特质,并提供理解佛教孝道解读的另一种方式,绝非“伪经”一说可完全抹煞。

《占察善恶业报经》为隋菩提灯译,经智旭提倡和译注,一度蔚为风潮。此经讲述一种可知修行者过去世所造之业的占察方法及“唯心识观”、“真如实观”的道理,修行方法是先以十个木轮占卜自身因果业报,然后根据占卜结果决定宗教实践,包括忏悔、受戒等。经日:“佛告坚净信,汝莫生高下想,此善男子发心已来…以是菩萨本誓愿力,速满众生一切所求,能灭众生一切重罪,除诸障碍,现得安稳”。尽管地藏菩萨可能源于印度,但其在印度乃至中亚皆未发展成重要信仰,受该经结合民间占卜和佛教修行方法的影响,地藏著萨信仰在隋后大为流行,此经也为岛内地藏菩萨信仰和道教的结合奠定契机。

《地藏十轮经》是把佛教十善业比喻成十个轮子,据信依此可转向圣道。隋代以前,地藏信仰已在中国逐渐流行,因隋时佛教三阶淙(或称三阶教)宗祖信行大师曾引用《大集地藏十轮经》,倡普佛普法及地藏菩萨礼赞等,致此信仰更加盛行。《十轮经》在唐时经玄类法师重译,改名为《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和大陆相似,此经在民间生命力极强,岛内在地藏菩萨诞辰日所诵《地藏著萨本愿功德经》中即含有此“十轮”妙义。

岛内地藏菩萨信仰的形态

岛内民众认为,地藏菩萨久远劫来以大孝大愿成就果位,因此恭敬读诵、宣说讲述地藏经典有无量功德。《地藏菩萨本愿经》曰,“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得二十八种利益”,并列举信仰地藏菩萨的功德。经还曰:“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缕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丁保福《佛学大辞典》载,信仰地藏并“塑画乃至金银铜铁,作地藏之形像,烧香供养,瞻礼赞叹,则其居处,即得十种之利益”:土地丰壤、家宅永安、先亡生天、现存益寿、所求遂意、无水火灾、虚耗碎除、杜绝恶梦、出入神护、多遭圣因,另又有“天龙护念”等信地藏的二十八益,总之,能“衣食丰足、悉皆安乐”在《大方广十轮经》中,则称:“若有众生为无量亿种种诸苦恼,饥渴切逼,有称地藏菩萨名者,悉能令被饮食充足,灭诸苦恼,置涅案道,皆得快乐”。概括来说,凡人遭遇任何肉体与精神之痛苦,只要念诵地藏菩萨名号,一切痛苦悉皆除去,安舒快乐且能“安住涅槃”;此外,若有“被大水漂流,猛火所焚,为诸毒蛇禽兽所螫,被种种毒药所中”,只要一念地藏名号,“皆得解脱,自在无碍”,除苦解厄、即时灵验和有求必得构成地藏信仰的一大特征。

地藏菩萨信仰也是岛内民间信仰的常见形态,崇拜礼敬相当普遍。佛教寺院普遍供奉地藏菩萨,或以地藏菩萨为主祀,强调地藏法会、超度仪式等活动,如花莲祥德寺:民间亦有以地藏菩萨为主祀者,包括新庄地藏庵、艋解地藏庵、嘉义北岳殿地藏庵等。台北新庄地藏庵创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举行改运或祭解仪式知名,常于农历五月初一“大众爷”生日时举行绕境,是民间信仰与佛教结合的典型庙字之一,在岛内最为知名,香火也最盛;嘉义市(时称诸罗)北岳殿地藏庵主祀地藏王,创建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鹿港地藏王庙创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至清嘉庆八年(I803)间,位于鹿港力行街,并配祀三宝佛、观音、计生娘娘、境主公、池头夫人等神佛:建筑特色为面窄而进深长,属于长条型建筑,采座东朝西方位,三间起二进式规模,其建筑格局为拥有较深长的三川殿和正殿,形成阴庙建筑的特色。台北土城普安堂所供祀地藏王,为全台最高;澎湖地藏庙,在妈宫澳武忠祠之畔。早期地藏菩萨信仰,连横曾记载,“台北府地藏庵又称岳帝庙,在东门后街,清道光八年(1828)同知李慎彝,守备洪志宏倡建,祀地藏著萨并东岳大帝”。而在《淡水厅志》中,有“地藏庵,一大厅治东门内,道光八年同知李慎彝,守备洪志高等捐建,一在艋”的记载,守备之名或存讹误。岛内寺庙一般都配祀地藏王,而公墓或坟场大多附设地藏王专祠,以地藏菩萨作为主祭神的祠庙却较少见,今日所知仅约68座,其中明确创建于清代者8座,登记在案者有25座,以嘉义县最多,有5座。

地藏菩萨造型常带有浓郁冥司审判与劝善教化色彩,其所持物品常以锡杖与摩尼珠(光明珠或宝珠)、锡杖与钵两种固定组合显示,还有人头幢、宝珠、锡杖、金刚幢、如意珠、经书,手印等不同组合,这些变化内容显示地藏菩萨作为幽冥教主角色已完全确立。岛内地藏菩萨造像沿袭清代传统,头戴毗庐冠,身披锦袍袈裟,手持锡杖,坐莲花宝座。和目逢尊者同供之地藏菩萨,均作沙门状,持锡杖和摩尼宝珠,或圆顶或戴五佛冠,其宝座或为莲花或为名曰獍的神鲁。而就姿态而言,绝大多数神像为坐姿,或半跏趺或结跏趺坐。而在早期民间各庙所祭之地藏菩萨,其形相多样,大都具僧人相,有粉、黑、金三种面色,不同颜色在民间应代表不同意涵;有头戴五佛冠,也有光头比丘状,以头戴五方佛帽者居多;身穿袈裟大都一致,而手中所持之物有所区别:一般有左手执莲华右手执宝珠,或右手持锡杖左手捧钵,或双手持光明珠,也有全身作少年状的地藏。长者闵公、年轻比丘道明随待两旁,闵公居右、道明居左。地藏菩萨神像坐(或骑)在灵兽地獍之上,相传此灵兽即为韩国僧人登上九华山时所携之白犬“善听”,或名“谛听”。在日据时期,地藏菩萨形象发生变化,没有坐骑,走出了户外,有时身边还会有孩童,而其功能也加入了守护孩童和护念生命及延寿,此因受日本佛教传人影响及皇民化思想的推行所致。

岛内民众认为,地藏王菩萨作为幽冥教主,统裁冥府“丰都”十殿阎罗,是地府最高主宰。其检查人在生前的善恶,度忠孝节义贞烈的灵魂至西天,安息横死的灵魂并使其超生,对奸恶枭险的死魂予以堕落地狱受苦,寸毫不谬。故岛内民众常冀望生前积善行,死后由地藏王菩萨超拔至西天极乐,以脱离苦海。在罹患疾病或有困惑时,问卜者、道士之“搬时”,询乩童罹病的原因,若称“冲犯阴公作崇”所致时,即祈愿地藏王来解厄,请其释放病者魂魄或厌胜。在岛内道教仪式体系中,地藏菩萨常行平抚凶死亡灵职能,和祭厉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在祭早年因械斗而亡的“大众爷”的丧事和超度等活动中,常供奉地藏菩萨;墓园或灵骨塔处也常陈设地藏菩萨塑像或画像,以安灵并超度死者。

地藏菩萨常因“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悲愿而被世人认为属阴,曾住持台北圣净莲社和花莲祥德寺的地皎法师以其既不欣求涅槃,也不厌离秽土,具足“离一切相”的无我无相的功德,成功将地藏菩萨转阴为阳,奠定其冥阳两利的功德。在岛内人间佛教入世佛法影响下,其阴神信仰变为阳神,也成为岛内地藏菩萨信仰的一大特色。

岛内各地藏王庙的普度,常会选择在农历七月末日举行,原因即为民间相信地藏王菩萨为幽冥教主,而孤魂终究会回到地藏王菩萨所管辖地狱中;另一方面七月底亦为地藏王菩萨诞辰,因此各地地藏王庙上午都会举行地藏王菩萨祝寿仪式,下午或晚上举行普度孤魂仪式。

岛内地藏菩萨信仰的“中国化”

地藏菩萨为救度六道众生,可以神鬼佛人、飞禽走兽甚至阎罗王与狱卒等身化现六道,故岛内民间还有“六地藏”之说。在日本《佛菩萨的户籍调查》一书中,六地藏分别为金刚愿地藏(拯救地狱道)、金刚宝地藏(拯救饿鬼道)、金刚悲地藏(拯救畜生道)、金刚幢地藏(拯救修罗道)、放光王地藏(拯救人间道)、预天智地藏(拯数、化导天人道);除此,还有护赞地藏、延命地藏、辩尼地藏、赞龙地藏、破胜地藏、不休息地藏的说法;而在《佛学大辞典》中也有檀陀地藏、宝珠地藏、宝印地藏、持地地藏、除盖障地藏、日光地藏之说。相传地藏菩萨现身天人道和地狱间的法身,除大愿地藏、延寿地藏、胜军地藏外,在《三昧经》中还有檀陀、宝珠、宝印、持地、除盖、日光等六地藏之说。但受日本佛教影响的这些说法,并未在岛内民间盛行,岛内结合儒释道和中国传统,形成极具台湾特色的地藏著萨信仰和习俗。

台湾四周多水,清代因水而死者居多,岛内为祭其亡灵,乃建地藏王庵祀之。此外,大陆移民迁移、开发岛内过程中,历经开荒拓垦、克服瘴厉、族群械斗等,伤亡尤重:为抚慰亡灵,故重视汉人社会延续的中元节俗和普度习俗。漳泉两地民众移民入台后,漳州人因先移人而占有港区,靠捕鱼与港湾之利维生;泉州人较晚移入,依山区之势着重发展农业。岛内漳泉分籍聚居,各有中元节庆赞习俗,后因水道灌溉或生活习俗差异导致族群纷争,械斗时常出现。大规模械斗往往导致较大伤亡,为平息报复并安居乐业,双方往往协商并各自收埋遗骸、建祠祭祀亡灵,再后会按照旧俗普度,不再按漳泉两籍区别,采取拟血缘的字姓组织形成十一姓轮普,即俗称的“张头许尾”,以“拼阵头代替打破人头”,字姓排序每年轮普,各以经济实力拼阵。从此普度打破漳泉籍贯分别,形成良性竞争,使地区性普度成为中元普度范例;同时,地方社会还会在七月中盛行私普,诸如庙普、街普、市场普、码头普、子弟普、囝仔普(金童普)等,形成地方普度的热烈气氛。庆赞中元与盂兰盆会仰赖道、佛二教,即因籍属分布而分别适用。如基隆中元祭被列人重要祭典,其灵活使用道、佛二教的普度仪式,即为“漳泉拼”的族群械斗遗迹。地藏菩萨信仰显示出台湾因环境和族群而造成的独特性,其信仰隆盛也和此有关。

唐人韩鄂《岁华纪丽﹒中元》曰:“道门宝盖,献在中元:释氏兰盆,盛于此日。”表示道教在大献科仪中颇为擅长,佛教地将印度的结夏制转用于中土,每逢夏季不便四处行走(云水),就聚在一起诵经,解夏后将诵经功德回向父母及众生、俄鬼,这种慈悲结合孝道的方式适应汉地伦理,使盂兰盆会成功转型,道教三元斋会也渐由教团内部活动转为民众共同节日,在中元斋礼诵“三官经”配合“三元忏”,目的为析求赦除先祖之罪并推及于孤厉,仍然保存三元斋遗意。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因应汉地需求,所礼敬佛菩萨同样中国化,所持诵经典既含目连救母,也有观音菩萨闻声救苦、地藏菩萨慈悲赈济。故在民间信仰习俗中,庆赞中元与盂兰盆会并存,成为七月普度的祭祀仪式,明清以后逐渐盛行并流传至岛内。庆赞中元原为道教与民俗共同的节日,佛教传入中土后结合中国化的盂兰盆会和儒家礼制所支持官僚体制下的厉祭,成为三教都能共同关怀的岁时节俗。今之台湾社会渊源于中国历史传统,在厉坛之祭消失、三元斋节定型基础上,结合盂兰盆会,复合并沿用佛道二教和民间岁时信仰习俗、节俗,使原本强调报答父母祖先恩德的仪式,推展为喂饱孤魂野鬼以求社区平安的共同仪式,再结合地藏菩萨信仰,在七月举行普度,成为岛内佛教中国化和本土化的范例。

对于岛内庆赞中元、盂兰盆会和地藏菩萨信仰的结合,或说是佛道互渗,或说是破除宗教樊篱的民间信仰。实际上,很多道教宫观的中元法会,道教法师所诵经典常为《地藏经》,岛内民众视此为很纯粹、很自然的事情,认为只是民间风俗和民众信俗而已,没有必要强行归属至哪一宗教,显示出岛内佛道糅合的现实。此外,中元普度可称得上岛内的大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岛内民间传说鬼门开启,地狱道,饿鬼道众生将降临人间,接受世人款待;全民都拜“好兄弟”,家家户户会准备好食物来招待“好兄弟”,也会焚烧数量可观的金银纸钱供“好兄弟”用:从台湾当局领导人、各级官员到普通民众,大家都会在农历七月初一之前准备好贡品和祭品,待七月初一鬼门开启,即开始在家门口祭拜;七月十五中元节,庆赞中元法会和盂兰盆会举行;七月末日夜,鬼门关闭,普度结束。在此期间,岛内电视、网络、纸质媒体都铺天盖地播卖贡品,各大超市也纷纷开展贡品大特价活动。大小宫庙也均因应此而举办法会,民众纷纷到庙中祭拜,政治人物自然也不甘寂寞,全员出动去参加这些活动,不肯错过此一笼络民心的机会。故台湾的农历七月,整体笼罩在普度氛围中,构成岛内神明图景生动、鲜明的意象。

【摘自《台湾周刊》2022年第19期】


责任编辑:左秋子
台湾资料库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7 By www.viewcn.com &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