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台湾地藏菩萨信仰(上)

华夏经纬网 > 台湾资料库 > 社会文化      2023-05-06 18:01:22

地藏菩萨,别称持地菩萨、无边心普萨、地藏王菩萨等,地藏菩萨信仰是台湾很重要且非常特殊的信仰。与大陆相似,岛内民间以农历七月末日(三十日或二十九日)为地藏苦萨诞辰,每年此日各寺庙都会举行“地藏王会”,俗称“拜香会”,较大规模寺院则会以素斋来款待香客,据信可消灾禳邪;善男信女都要前往寺院礼拜,信众还以地藏菩萨常现身地狱之故,将烛香点燃,插之于地上,以便地藏菩萨察觉;此日晚间,家家户户都在家门外左右两侧地面或附近士地上点燃香烛,以庆祝地藏菩萨诞辰。

在地藏菩萨诞辰日,岛内佛寺必举行法会祝仪,诵《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唱在台流传久远、反映地藏菩萨信仰传承的《地藏王菩萨圣诞颂》,其词曰:“地藏大慈悲,誓愿永无尽期,所化成佛数难思,犹秉声闻仪,直待狱空生度尽,方肯示证菩提。恳祈冥显施恩资,海会预莲池,恳祈冥显施恩资,海会预莲池。大士誓愿不可测,运悲周遍尘刹国,众生尽后誓方休,地狱空时愿始息,受化多成无上道,欲令同获究竟即。南华九华山幽冥世界,大慈大悲,十轮拔苦,本尊地藏王菩萨。”

地藏菩萨信仰的渊源

地藏菩萨信仰起源于古印度,最早可溯源至古印度时期的地神信仰。“地藏菩萨”梵语为Ksitigarbha,音译为“乞叉底蘖沙”。在梵文中,Ksiti是“堪”或“住”之意,引伸为“地”,garbha有“含藏”之意,故两字相合为“地藏”,也就是“含藏于地里”,或是“地中的宝藏”,或是“胎、子宫”之意。从“地藏”梵文引伸,具有“藏有士地、含藏土地、地中之藏”之意,显示地藏菩萨与土地及大地间有极密切联系,其应是士地的神格化。实际上其在古印度民间原为土地神,后经印度大乘佛教吸收与融会,始在佛教中成为全能神祇。“地藏”二字,“地”是心地,“藏”是宝藏,地藏菩萨对诸事忍辱坚强,如大地一般不受摇动,而且智能深广有如海洋,佛经解释曰“是地藏菩萨作沙门像,现神通力之所变化,有如是等大庄严事,亦是如来不可思议无量功德”,又曰其“持戒坚固如妙高山,精进难坏如金刚宝,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得名“地藏”。

在印度佛教传说中,地藏菩萨本是释迦牟尼佛寂灭后、未来佛弥勒下世前这段“无佛世界”里的“代理佛“。传说在世尊涅槃后五十六亿七干万年,弥勒菩萨作为未来佛,要再到此世界度人;而在弥勒尚未来世前,地藏普萨受之于佛陀涅槃前的临终嘱托,在释迦既灭、弥勒未生之前,成为解数一切受苦灵魂的菩萨;据说他自誓必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成佛。据《地戴菩萨本愿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地藏菩萨在忉利天宫地藏法会上,于佛前发出“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意欲超度阴间所有鬼魂,令世间之人不再行恶,此成为其神性箴言。有别于观音、文殊、普贤等菩萨的在家相,地藏菩萨在娑婆世界多示现出家相,其在秽恶世界以清净比丘相示人,主要为凸显出家人使命,代表着度化一切罪苦众生。

对于地藏菩萨的来历,佛经上有几种不同记载:

一说其曾是人畏者之子。在过去久远劫前,地藏菩萨曾是大长者子,其看到师子旧迅佛十分庄严相好,具足万行如来,便问他作何行愿,才得此相。师子旧迅遂告诉他:“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于是“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

一说其曾是一小国国王。在无量劫前,地藏菩萨与邻地另一国王为友,同行十善,利益众生。他们共同发愿,小国国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萨是”。

一说其曾是婆罗门女。在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时,一婆罗门女名尸罗善见,其母名悦帝力,因信邪、常轻三宝而行邪道,死后堕入地狱,此女于是变卖家产为母布施修福。时有一佛名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此女至诚恭敬称念其名号,不久便以念佛力在定境中来到地狱,向鬼王询问母亲状况。鬼王告知,因其布施、供养和念佛的功德,亡母和其他地狱罪人,已脱离地狱苦难而投生天道。婆罗门女“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一说其曾是光目女。在过去无量阿僧衹劫时,有佛名清净莲华目如来,而地藏菩萨曾是名为光目的孝女。光目女之母生前喜吃鱼子,造极多杀生业。光目女知道母亲死后会堕入恶道,就问一教化各处的罗汉“未知我母死生何趣”,罗汉告曰“堕在恶趣受苦”。光目女后向清净莲华目如来“寻画佛像而供养之”。后来其母投生光目女家为奴婢之子,光目女遂大悲伤发愿:“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其母也终得舍离苦报。“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地藏菩萨信仰传入中国

地藏菩萨信仰属大乘佛教,大乘信仰约发生于公元前后、当时多佛与多菩萨信仰在印度盛行。“地藏菩萨”一词出现的确切时间虽尚未定论,但约在四世纪时便已出现在中国,地藏菩萨信仰自隋代起流行于中国佛教界,至唐宋时期已十分普及,五代后期至宋代,地藏菩萨灵验或见到地藏菩萨显现而获某种益处的神迹不断出现。

佛教初传中国、只记地藏菩萨受佛嘱托,教化六道众生,拯救一切罪苦、一些经典也曾讲供奉地藏所得种种利益,但并未言及其超度父母带给人的最大利益。中国向有儒家和道教之孝道思想,古之“以孝治天下”理念与传自印度的佛教仪规有明显区别,佛教为在中国较好传播,除适应和融入中国固有传统外,也主张孝道,主动设法缩短在“孝”方面与中国传统的距离。如在经典中佛陀曾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即有高僧就此解释将孝养父母称作“治世间福田之极”,提出比丘“大须孝养父母”之论。随佛教汉化和中国化,地藏菩萨影响逐渐扩大,文献中涉其事迹之记载,也随时间演进出现变化。

就地藏菩萨身世,除佛经记载外,民间还有多种传说,如宋《高僧传》和《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所记其来历,《三教搜神大全》传其“前身为目(犍)连罗汉”,《历代神仙通鉴》传其“前身为金蝉子”,《九华山志》又传其“转世为金乔觉”等,使得“婆罗门女和目犍连是地藏菩萨前身”之说出现且盛行,更使其成为儒释道三教结合的典型,进而具有“上忠天国、下孝父母”的光环,婆罗门女和目(犍)连和尚之说,多因传说二人皆曾游历地狱,且都将在地狱受苦的母亲救出,佛门认为其二人可堪担当拯救地狱的幽冥教主;金蝉子之说,显然是受道教思想影响而对信仰的参与和介入。

隋末唐初时地藏菩萨崇拜与救度三恶道之间并没有直接产生联系。随大乘佛教兴起与“地藏三经”的翻译和传播,尤其是《地藏菩萨本愿经》所宣传“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思想与“婆罗门女和光目女舍身入地狱救母”故事的推动,才促使地藏菩萨最终成为地狱救度者。华严宗实际开创者法藏在《华严经探玄记》中提到“常处恶趣救代众生如地藏菩萨及庄严王菩萨等”,《华严经传记》中也有地藏菩萨在地狱门前救度众生的故事,“至地狱门前,见有一僧云,是地藏菩萨,乃教王氏,诵一行偈……王氏三日始苏”。”地藏菩萨在此故事中已具地狱救度者形象,不仅可救度“无戒行、不修善”之人,连诵经声到达之处的受苦之人都能得以解脱,此也反映出大乘佛教所提倡众生平等、慈悲普度的理念。

中唐后,地藏信仰因武则天推崇华严宗而变得愈加流行、《大目乾(犍)连冥间救母变文》中、当阎罗王传唤目连上殿时、目连在殿中所见到“地狱菩萨“即地藏菩萨;而地藏菩萨“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之神性箴言的流布、使得其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广为弘传,也因此被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成为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传说唐代日韩等国不少僧人来华求法,朝鲜半岛新罗国王子金乔觉,生而相貌奇特、心地慈善、颖悟异常,出家后名地藏比丘,携白犬善听航海来华,在各地游化数年后来到安徽省九华山结庐苦修。若干年后被当地士绅诸葛节游山时发现,得知是新罗王族远来中国求法,诸葛长者发心倡议为其修建道场,建寺须请九华山主闵公布施山地,闵公也非常敬仰地藏比丘,问他要多少地,地藏比丘答道:“一袈裟所覆盖地足矣”,闵公应允。据载地藏比丘显神通力、袈裟一披,盖尽九华;于是闵公履诺将整个九华山全部布施供养,并亲为地藏比丘护法,其子也作为待者随地藏比丘出家,法名道明。丁保福在《佛学大辞典》中也采信此说,其“地藏”项记载:“佛灭度1S00年,地藏降迹新罗国主家,姓金,号乔觉、(唐)永徽四年(653),年二十四岁,祝发,携白犬善听,航海而来,至江南池州府东青阳县九华山,端坐九华山头七十五载,至(唐)开元十六年(728)七月三十夜成道,计九十九岁”。在(全唐文》所辑《九华山化城寺记》和赞宁《宋高僧传》中,地藏事迹以新罗国王子来九华山修行坐化事迹为主轴,当时并无闵公、道明父子事迹记载;民国时期所编《九华山志》中始出现“闵公施一袈裟地给金地藏,闵公、道明同侍地藏的传说”,寺院建成后,地藏比丘在九华山影响甚大,一直领导此精进苦行的道场。据弟子所传,地藏法师一至黄昏就入定,而夜晚之九华山周围常发出地狱刑具之声,传说即是法师在夜晚时分到幽冥界去度众生,所以称其为“化迹的地藏菩萨”,也有“金地藏”之尊称。金地藏即地藏比丘,后被认为实是地藏菩萨的转世和化身,是地藏菩萨来中国的应化,所以称其为地藏菩萨。此后,僧人金地藏与地藏菩萨信仰紧密结合的传说亦广为流传,地藏菩萨至唐开元廿六年七月三十日入灭,世寿99岁,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九华山作为其应化道场,成为中国佛教四大道场之一,“九华应化”显示出地藏菩萨信仰中国化的特色,也是佛教适应中国传统思想及中国化的结果。此类经典、传说、特色和结果,皆传入岛内并广为接受。

与道教和民间信仰糅合的地藏菩萨信仰

地藏菩萨作为中国四大菩萨之一,影响不限于佛教范畴,已成为民间信仰的共同成分。人只要信地藏菩萨、念其名号,便能立刻获得今世及来世各种最高利益。这种惟求现世利益的信仰,是在公元前后印度大乘佛教为抵抗正在复兴的印度教,以及为适合普通民众需要而产生的。佛教传入中国,其看似玄妙莫测的教理难以让普通民众接受,故阿弥陀佛、观音菩萨与地藏菩萨信仰因避免了教理的复杂性,有类似净土法门的简易,便开始流行于中国。地藏菩萨能弘大道、济大苦、拔三涂、证六道,三阶教徒笃信之,此信仰虽遭朝廷屡禁,但仍日益盛行于民间。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一直存在,但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与人生死相关联的各种神灵,并未构成有序神灵系统。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中期,随着儒释道三教相互影响与融合,以阁罗王、泰山府君、五道大神(冥界三王)为核心,辅以判官、司命、司录、善恶童子等低级神的冥界等级系统逐步建立。在敦煌本《地藏菩萨十斋日》中,农历每月十五日、十八日和二十四日,对应冥神便为五道大将军(大神)、阎罗王和太(泰)山府君,其中“二十四日,太山府君下,念地狱菩萨”,此中所持诵“地狱菩萨”即为地藏菩萨。故早在《十王经》出现以前,地藏菩萨已与地狱三王产生联系。发端于北魏、流行于中唐以前的冥界三王崇拜与地藏菩萨信仰结合,为后之地藏十王信仰的出现奠定基础。

中唐以后,地藏菩萨加入冥界神灵系统,成为三王体系之外的监察者与救度者,成为佛教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王体系源于死后世界对“业”的审判、惩戒和对“轮回”的分配,三王分掌权柄、众神各司其职的趋势更是中国传统官僚系统以及隋唐时期推行的三省六部制在死后世界的映射,地藏信仰则兴起于大众对死亡的恐惧和对来世的期待。记载地藏菩萨事迹的《地藏菩萨本愿经》被称为“佛门孝经”,是佛教主动融入、适应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果。在三王体系形成过程中,传统儒家思想中的孝道、伦理被吸收进地狱观中,随大乘佛教影响逐渐加深,地藏菩萨作为监察者与救度者,在地狱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至唐末五代时期,佛教地狱思想、因果报应思想、三世轮回思想与中国传统鬼神魂魄思想结合,地藏菩萨统领三王的模式与中国传统丧葬仪式融合,形成影响更为深远的地藏十王系统。大英博物馆所存五代时期“地藏十王经变图”,地藏菩萨出现在图画最后,示比丘相,身着袈裟,左手持锡杖并倚肩上,右手持铁钵,亡灵纷纷向地藏菩萨靠近并祈求救度:近年在敦煌千佛洞发现附有宋太平兴国八年(983)造立铭文的“地藏十王图”及其上所绘地藏菩萨及十王的图像和位置,也说明此。

在佛教的地狱审判结构中,罪行有无和大小由“业镜”反映,而具体审判和判决由阁罗王执行,阎罗王审判严厉、无情暴戾,“地狱之中受苦众生,铁碓捣、铁磨磨、铁犁耕、铁锯解,镬汤涌沸,猛火旦天,饥则吞热铁丸。渴饮铜汁,受诸苦恼,无有休息”,地藏菩萨看到众生在地狱受各种极限之苦,十分不忍,“即从南方来到地狱中,与阎罗王共同一处别床而坐,有四种因缘:一者恐阎罗王断罪不凭,二者恐文案交错,三者未合死,四者受罪了出地狱池边。”可见地藏菩萨主要是在审判时监督阎罗王。监督和救赎是地藏菩萨的两个基本属性,“地狱道”是业罪最重的鬼被审判后所发配之处,最需要救度,故地藏菩萨正出现于此。“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造地藏菩萨像,写地藏菩萨经,及念地藏菩萨名,此人定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从一天堂至一天堂”,可见获地藏菩萨解救比较简易。即使生前没做到,死后由家人信仰地藏菩萨,也可获地藏菩萨救赎,故获地藏菩萨救助也较方便和容易。尽管佛教安排阎罗王执掌地狱审判,却在逻辑上与地藏王的存在形成极大反差。看似矛盾的两者关系,其实说明简单、实用的佛教沉浸中国传统思想的途径:既告诫民众要敬奉天地君亲师,不要做坏事,否则死后将被以重罪论处;又安慰世人即使进了地狱道还有被救赎的机会,即信奉地藏菩萨。而由阁罗王审判、地藏菩萨监督和救赎的体制,实际是佛教适应中国传统文化、同儒家妥协并扩大信仰范围的表现,既认同儒家“不遵守传统伦理之人死后要下地狱”思想,同时还以“信仰佛教、信奉地藏王,就会得到救赎”来吸引世上更多遭受苦难和曾经作恶者加入佛教信仰。

地藏菩萨信仰也与道教和民间信仰互相交融,形成了不同流行方式。地藏菩萨由于发愿度尽地狱众生,常现身地狱以救众生之苦难,所以世称为“幽冥教主”。道教称阎王、东岳大帝、城隍等阴司诸神为幽冥教主或丰都大帝,掌管丰都森罗殿,故曾认地藏菩萨为阎王。地藏菩萨以悲愿力救度一切众生,尤其对地狱中之罪苦众生特别悲悯,而示现阎罗王身、地狱身等广为罪苦众生说法,以行教化救度之事,故一般又以阎罗王为地藏菩萨之化身,在《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中,即举出阁罗王本为地藏菩萨之说。演化后的民间信仰中,地藏王统裁十殿阎罗王,并且检察世人生前善恶,引度善者往西天,坠落恶者入地狱,还为横死者超生。民间信仰中的地狱思想受《地藏菩萨本愿经》影响甚深,地藏菩萨立誓救赎众生脱离地狱苦难,其度尽地狱众生的大悲愿贴近民众愿望,使得信奉地藏王菩萨的世人越来越多,故依此经宏愿,其被视为地狱最高主宰——幽冥教主,其所辖十殿阎王也被称为“丰都大帝”,其“职掌幽冥教主,十地阎君率朝贺成礼”广泛流传。(李务起)

【摘自《台湾周刊》2022年第17期】


责任编辑:左秋子
台湾资料库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7 By www.viewcn.com &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