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粤东在郑成功抗清复台中的战略作用

华夏经纬网 > 台湾资料库 > 历史资料      2022-12-19 17:15:22

202221日,是伟大民族英雄郑成功16241662.5.8,驱逐荷夷收复台湾胜利360周年,很值得两岸人民纪念。郑成功在抗清复台的伟大斗争中,是以闽粤为主要活动舞台的。隆武元年“十二月六日16461,郑成功随驾出征(林注:离开福州),十五日溯闽江抵延平府(今南平市延平区)。此后半年,隆武朝廷‘驻跸延平,以府署为行宫’《明郑四世兴衰史》)。闽江起点的军事战略要地延平成为南明隆武政权的政治军事中心。”(见2008年南平市郑成功研究会长张水源《从延平走出来的郑成功》在延平府,他上疏条陈“据险控扼,栋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被封“忠孝伯”,“挂招讨大将军印,获赐上方剑。”他从顺治三年1646末至越春招兵举义、会盟复明于粤东南澳岛,到166012月亲征揭阳县,在潮州各地(今称潮汕断续活动长达14年,其部将在潮抗清时间还再延续了10年。郑军征潮13次,其中他亲征6次。鲁王监国16081662也两次驻跸南澳。永历十一年十二月1658,他被封为“延平王”、“潮王”(详见《海上见闻录定本》

郑成功在潮活动的诸多史料、传说、故事与文物、遗迹,至今仍受到潮汕人民的传颂与珍视。南澳县中澎上今存国姓井;2000年4月19日南澳总兵府旧址后座,出土了“永历通宝”(篆书体)折二钱铜币;总兵府前已立郑成功石雕站像。汕头市潮南区仙城风景区也已建成郑成功纪念馆及雕像。

举义定盟处

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清顺治三年(1646)三月,郑芝龙(泉州府南安县石井乡人,1604一1661)在福州拥唐王朱聿键为帝,号隆武。其子郑森,被赐姓“朱”、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国姓爷”。因清军压境,芝龙心怀异志,于1646年冬约降而去,被挟北上。郑成功立志报国,背父抗清。此际,住安平镇的日本母亲田川氏(一作“翁”氏)受清兵污辱而自缢。家仇国恨,更激其复明之志。“成功谋举兵,兵寡至南澳募兵,得数千人。”(见《清史稿》卷二·二十四《郑成功传》)丙戌即1646年末,“时赐姓谋举义,而兵将战舰百无一备,往南澳召募。”(见清阮旻锡《海上见闻录定本》)。“与所善陈辉、张进、施琅、施显、陈坝(应作“豹”)、洪旭等盟歃,愿从者九十余人,乘二巨舰,断缆行,收兵南澳,得数千人,文称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成功”(见清郑亦邹《岛上附传)。“丙戌(清顺治三年)十二月朔(林往:初一日),郑成功会文武群臣于烈屿”,设高皇帝神位,定盟恢复,仍改明年丁亥为隆武三年,移于南澳勤王者远近至,军声颇振。”(见民国饶宗颐总纂《潮州志·大事志》,是引自清《南明野史》、《赐姓始末》)。南明吏部尚书曾樱,兵部尚书卢若腾等文武官员和闽粤大批人士,都来南澳投奔郑成功。南澳岛,成了郑成功抗清复台光辉一生的发祥地。

顺治四年(1647)春,郑成功自南澳出发,移舟师至鼓浪屿。接着,在其叔父郑鸿逵协助下,围攻泉州城,不克。1648年4月,攻下了同安县。自此,震惊了清廷,演出了可歌可泣的一幕幕抗清悲壮剧。

郑成功把粤东天险南澳岛,作为招兵举义、定盟复明之所,是明智的选择。因为:

1、南澳岛是郑芝龙及其部下陈豹经营的据点。崇祯元年(1628)九月,芝龙接受招抚,当上游击官。崇祯八年(1635),升任南澳镇副总兵,十三年八月署总兵衔。至十七年(1644)正月,长据南澳9年才离岛往福州,升为福建都督。其部下陈豹,接任了南澳镇职,辖兵1000多名。因此,南澳是郑军的天下。清军大举南下,1646年秋冬郑芝龙约降,福建大陆几乎全落敌手。但是,南澳仍掌握在陈豹手中,是郑成功招兵起义的理想之地。

2、南澳岛远离清军控制范围。当时,清军占据了福建大地,但因一时军事力量不够,尤其是水师力量薄弱,无法控制闽粤沿海的岛屿,连广东都尚未征服,更谈不上占领南澳岛。因此,郑成功到南澳岛,可安心招兵聚义,在短时间内不担心清军会发动进政。而在福建的金门、厦门诸岛,离闽陆太近,清兵易渡海侵犯,何况金门已被其叔父郑鸿逵(芝凤)所占,厦门已被其堂兄郑彩、郑联所据,自己不能插足。

3、南澳是闽粤海上天险,屯兵、练兵、进兵之战略要地。明万历十至十三年任潮州知府郭子章,在《南澳设镇论》中说:“守金陵者不守淮泗,则长江失险;守雷廉者不守琼崖,则门庭受寇。夫南澳亦潮之淮泗、琼崖也。”它位于闽、粤、台的交通要冲,离台湾仅仅160海里。昔为海盗之渊薮、倭寇之巢穴,直到万历三年(1575)才诏设“协守漳潮等处专驻南澳副总兵”,越载建镇城驻军防守。南澳副总兵管漳州、潮州两府之水师,受两省总兵节制,而民由两省管辖(深、隆澳归广东饶平县,云、青澳归福建诏安县)。因此,南澳屯兵,进可攻两省,退可守天险。后来实践表明,南澳是郑军很重要的基地与中转站,抗清18年,成为郑军在大陆最后据点。南澳民间,至今有句俗话:“南澳拒清18年”。

筹饷兴军地

郑成功在整个抗清过程中,主要屯兵于金、厦,但军饷的来源,很大部分是出自潮州府属各地。他入潮扫荡清军及土豪武装势力,开辟为根据地,进行筹饷、练兵、兴军。据1949年饶宗颐《潮州志·大事志》等史书所载,郑军入潮征战、取粮有13次之多,其中6次是郑成功亲自指挥的,胜仗占了绝大多数。

郑成功南澳起义,率军赴闽之后,越夏(1648)4月,其叔父定国公郑鸿逵率舟师3000人、朦艟大小300余艘,在南澳总兵陈豹及杨标时、郭子英、蔡升、林贯、林英等将领配合下,到潮阳县港口,由农民起义的九军首领刘公显等,引至揭阳县。舟载明淮王朱常清、宁靖王朱术桂(后在台湾郑克塽降清时与王妃自缢)同来。当时福建大饥荒,粮饷缺乏,来揭阳等地取饷济军。这是郑成功南澳起义后,郑军首次来潮取粮。

顺治六年(1649)春三月,郑成功首次亲自统领兵马,征战潮州大陆。这次入潮目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欲择一处,以为练兵措饷之地。”先屯兵于闽粤交界的分水关,修书派杨乾人潮州府见明军总兵郝尚久,劝其结盟,却遭拒绝。郑成功想进攻潮州城,因该城有备,听从黄海如提议,改为分兵击张礼于达濠、霞美二寨,张礼投降,命部将黄山从靖海破惠来县。

当时,潮州各属是地方武装割据,“不清不明”,势力最强号称“五虎”者:黄冈城的黄海如、海山岛的朱阿尧、澄海县的杨广、南洋(今澄海区蓬阳)的许龙,潮阳县达濠的张礼。若不解决“五虎”,郑成功难以在潮立足。因此,他先联络黄海如。黄是澄海县埭头村人,本为南澳镇明军的游击,清兵入闽后,私回饶平,组织民军,在东里(今饶平县东界)、黄冈一带活动。他被郑成功说服,一起抗清,后因有异志事泄被杀。郑成功顺利到黄冈后,就乘船队到澄海的汕头仔,进南洋的港口,要许龙归附而遭拒绝,双方激战,许龙败走,被缴获了大批粮食、武器。陈斌、杨广、朱阿尧等闻讯,归顺郑成功。澄海县为郑军所占。进军潮阳县城,任命洪忠枢为守将。又从靖海攻破惠来县城,任命汪汇为知县。又转攻揭阳县地美都。陈豹出兵援助九军,再攻黄岐山。只经一个月时间,郑成功便清除了“五虎”,潮州府各县都掌握在郑军手中,并以各县城控制主要的乡镇,如潮阳的和平、溪头、普宁的和尚寨,揭阳的棉湖,惠来的靖海等。同年十二月十七日,郑成功同叔父郑鸿逵,率领林胜、杨木、甘辉等24镇(每镇500人),共1.2万部众,浩浩荡荡,开进揭阳,威震全潮。

顺治七年(1650)正月,郑成功到潮阳县,知县常翼凤率父老郊迎。郑下令三镇忠振伯洪旭(?一1669)驻镇潮阳,以军器、粮务委托其办理。八月,郑再至,分遣各镇汛守,以洪旭总理地方兵民、粮饷事,然后回中左(厦门)。十一月又至,传令各镇催完各寨乐输饷米,交洪旭拨运,贮存于中左。越年正月初四,洪随郑到南澳岛,十七日奉命回厦门。

郑军入潮抗清,攻城守地,沉重打击清军有生力量,使抗清烽火燃遍潮州大地,打得清军惶惶不可终日,郑军不断获得大批军饷,也取得了大量的兵源。尽管后来辖地有反复,但大部分仍归郑军所辖。

郑成功最后一次入潮,是永历十四年(1660)冬十一月,即在东征台湾出发前4个月。他因在五月于厦门率军奋勇反击,以弱胜强,击败了三省清军的大举进攻,造成粮饷空虚,便亲领大兵,乘众多巨舰,到揭阳县炮台外沿乡,取得大量稻谷,逾月才返厦门。这次所获粮饷,也为收复台湾之战作了很好的物质准备。

潮州各属,不仅成为郑成功筹饷兴军的根据地,且是转移皇家显赫人物的庇护所。鲁王就两度驻跸南澳岛,前后共4年之久。还有南明兵部尚书卢若腾,于永历十七年(1663)冬,携家来岛旋赴澎湖。

复台前哨站

永历十三年(1659)七月,郑成功北上进军南京,因麻痹轻敌而从胜转败以后,退守厦门。越年,又英勇击退了三省清军的大举进犯。为建立更广阔的抗清根据地,他在台湾义士何斌提议下,排除部分官员的反对,于1661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率船400余艘、兵2.5万人,从金门东征台湾,历经9个月围攻,于1662年2月1日迫荷夷投降,收复祖国领土台湾。

在这次伟大事件中,潮州各属成为东征的前哨站。

首先,不少潮州人,踊跃投入东征队伍,争当渡海先锋与海战勇士。相传南澳出动一支水师,驾船到金门集结。饶平县海山岛人、义军省领朱阿尧,作为郑军的水师携督,是渡海东征军的27员主将之一,在《台湾外记》中排名第九。按该书记载,当台湾的荷军受围困时,荷兰舰队从巴达维亚驶来救缓,朱阿尧等水师将领,率领敢死队,乘众多小船围政,与荷军恶战,终于取得了海战的胜利,为迫使荷兰在台湾的总督揆一投降,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次,潮州各属提供了好多粮食,资金、船只,使郑军东征有足够的军饷、运输与海战力量。

第三,潮州成为阻挡清军追击东征郑军,破坏收复台湾作战计划的坚强防线,尤其是南澳岛,由郑成功的主要部将,战功累累的陈豹总兵率军防守。清军慑于其兵威,不敢越海一步。郑成功儿子郑经等所据守的金门、厦门,也岿然不动。这就使郑成功能从容率军,在台湾围困荷夷长达9个月之久,没有后顾之优,至胜利拿下台湾。

在复台之后,潮州又成为郑成功及其子郑经(1643一1681.1.28)固台抗清的前沿阵地。

康熙五年(1666),郑经自台湾派水师驾驶了70多艘战舰,横渡海峡,进攻陆丰县的甲子所城,直打到惠来县览表一带,四处出击。同年九月,郑经因台湾远离大陆,货物缺乏,贸易困难,便命部将江胜,率军前往收复厦门,但被陈白骨、水牛忠等所败,遁走铜山岛,闻达濠抗清的邱辉获胜仗,便去投奔他。邱辉(?一1683),潮阳县达濠马滘田东(今濠江区马滘街道海星管理区)人,家贫,在康熙元年(1662),少年智勇,利用达濠临海,于家乡率众抗清,乘潮出没,清军莫能御。邱辉与江胜订了儿女婚约,紧密团结,于十月合师攻厦门大捷。江胜占据厦门,厚谢邱辉。邱辉仍归达濠。两人在沿海大搞贸易,把货物聚集然后运往台湾。

尤其是邱辉,从事对台贸易贡献甚大。当时,自康熙五年(1666),清政府为断绝郑军的粮货供应,徙粤、闽、浙、鲁沿海居民于内地,实行海禁,民众流离尖所,悲惨难言。康熙六年(1667),邱辉入海门,攻和平,围海阳县龙湖,既打清军,又随地取粮。七年邱辉正式归附郑经,被封为“义武镇”(康熙二十二年阵亡时为“宜毅左镇”)。八年又袭惠、揭、澄各县共百余乡镇,声势浩大。又组织数以万计男女劳力,及粮食等货物,载往台湾,买卖公平。贫民乘夜运货入境,贸易兴旺。这既救活了一些惨遭内迁失耕而挨饿的贫民,也增进了台湾经济活力与军需。10年后(1680)清军水陆并进,大举来犯,邱辉、江胜率军鏖战于牛田洋、磊口(今皆属汕头市区),寡不敌众,乘夜率兵民遁台,潮州沿海的抗清力量才衰落下去。

余以《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七律作结:

潮王忠孝郑延平,孤胆抗清扶大明。

闽北兴师招讨壮,瀛南举义鞑胡惊。

攻防金厦成铜壁,收复台湾照汗青。

赐姓雄风吹两岸,通洋裕国似鲲腾。

 

【摘自《台湾周刊》2022年第15期】


责任编辑:左秋子
台湾资料库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7 By www.viewcn.com &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