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祥禅是耕云先生提倡并创设的禅法,是岛内对禅宗现代转型的探索和努力。1991年7月,台湾耕云禅学基金会(后称台湾中华禅学会)导师耕云先生率台湾禅学参访团赴北京、石家庄参访,先后应邀于北京广济寺、法源寺、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以及河北正定临济祖庭等地演讲说法。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专门接见,称此参访团是中国佛教协会“近年来接待台湾佛教界来访的众多团体中最具特色的一个代表团”,盛赞耕云先生“以‘言所悟,行所言’的真实履践,弘扬禅学,并特地拈出深契佛心祖意的‘安祥禅’广接来机”。同时,耕云先生所著《安祥集》,不但在台湾深受学禅者喜爱,在大陆也成为深受欢迎的禅学畅销书,流通颇广,影响颇大。
安祥禅成立缘起
耕云,1924年出生于天津市,原名李连元,后更名李挽,号耕云,常被尊称为耕云先生。幼入私塾,12岁读完《四书》及《左传》。青年时期投身军队并积极抗日,曾因作战勇敢屡受嘉奖。1942年,随军驻西康,依玛西其安上师学习白教密法,得灌顶为阿阇黎(轨范师、导师)。1943年在重庆期间曾有机缘多次亲近虚云老和尚,也曾跟随高僧来果参究,后皈依虚云老和尚并在老和尚影响下决心学禅。1949年随军赴台并在军队中继续锐意参禅,常到“行不知行、坐不知坐、食而不知其味”的地步;一日,读袁焕仙诗“底事痴求佛法僧,羡他北秀与南能,原本一片闲田地,过去过来问主翁”而受到激发,忽然间三际坐断、桶底脱落,此前佛言祖语上的疑点涣然冰释。1974年在台湾桃园县龙潭乡军中,一日夜间为免同事及朋友干扰,遂紧闭门户关灯静思“何谓真理”“何谓如来”,不久即豁然领悟“真理乃是原本如此”、“如来者,如其本来”,当下大放光明而彻悟。故耕云先生自称“悟缘来自禅宗。”
他根据数十年涵养、多年参究体验和结合现实的思考,将禅的精神概括为“安祥”,提倡一种既不失禅宗精神又适合现代人条件的修行方式和生活理想,并在1978年开始接收弟子,从而公开提出和提倡安祥禅法,1980年正式创立安祥禅。
1982年12月,台南市禅学研究会成立,耕云先生应台南禅学研究会之请求,允为导师,为有缘“解粘去缚,抽钉拔楔”。此后,出版发行《安祥禅》以及《中国禅学》季刊,将其曾发表于《海潮音》之文章结集为《观潮随笔》,并将演讲集《安祥集》、《迈向生命的圆满》、《安分守己》等陆续出版。1987年担任耕云禅学基金会导师,主要以讲演方式提倡安祥禅,并指导学员修习和生活;至2000年去世的18年间,耕云先生历次所说法要,被名为“安祥禅”。从耕云先生弘法活动看,其基本以讲学与指导为主,以导师身份来领导禅学研究会发展,很少参与日常管理和运作。
安祥禅的理念、宗旨和禅法特色
耕云先生以现代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禅的内涵、精髓、宗旨、修行和保任的方法,同时应时代变迁及社会环境需要,将古代中华祖师禅过滤、升华,并将“释尊拈花,迦叶微笑”迄中华祖师禅一脉相传的内涵——“安祥”直接外举,以“心安则吉祥”立名为“安祥”,故再定名为“安祥禅”。安祥禅的精髓为“安祥”的心态,也就是统一调和的心态。他强胸“真实的是原本的”,其禅法不保留地直来直去,“禅是平等法,一切众生平等,毁谤与赞美都一样”,“粗言及细语,咸归第一义”。
安祥禅是古代禅宗的现代诠释,强调禅的基本内涵是正见加正受,把禅的部分内涵作为外举并显露出来成为外在特征。安祥禅以安祥为究竟,重视彻了,重视觉受,而不重视知解,故禅法重点是“正见、正行和正受”。“正见”包括缘起性空、正信因果两方面内容;“正行”要求有一个和谐的家庭,能够反省、去恶、认识自己,能够实践“不可告人之事不想、不做”的中道,以躬行实践来创造安祥;“正受”以唯求心安为人生取向,能够明心见性、穷本溯源,同时以发长远心来保任安祥。其曾在《禅的顿悟》一文中,对“禅如何悟、悟的境界是什么”作了回答,他认为,悟有深浅,只有开悟,才不会把真实的自我埋没;悟后起修即为言所悟、行所言。
耕云先生指出禅有三个特性:一是禅超越宗教与哲学。二是禅是心的原态,生命的共相与永恒相。三是禅的基本内涵是“正见加正受”。
耕云先生基于禅的这些特性和特征,高举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宗旨,指出禅就是找出真实自我、把捉永恒生命的一门学问,是生命之学,是穷理尽性之学,是宗教的灵魂、文学艺术的生命,即安样禅就是禅的血脉、生命与真实的内涵。
从耕云先生对“禅”的理解,禅体现了字宙与生命的“真、善、美”,其中最主要的是禅的基本内涵——正受,因为由此才能够引出“安祥禅”。
耕云先生总结安祥禅的特色,指出安祥禅是反迷信的,是尊重人的,是在血肉现实里生根的,不拜神、不迷信,不是虚无主义。安祥禅虽然重视因果,但是主要在改变自已,使自己活在心安无愧里。安祥禅是工业社会的禅,是现在进行式的禅,不是过去式的禅;其不崇拜偶像,不烧香、不吃素;做正常的人,尽责任、尽义务,求心安、过日子,在日常空闲时间里使自己心态安祥,就是幸福、快乐的人生。
耕云先生以《安祥歌》来阐述安祥与禅的内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晚期说法更进一步指出“安祥就是佛的心态”、“佛出世的本怀就是安祥”。
从禅法来说,安祥禅的禅法重点有三个方面:第一、正见,包括缘起性空、正信因果;第二、正行,要求有一个和谐的家庭,能够反省、去恶、认识自己,能够实践“不可告人之事不想、不做”的中道,以躬行实践来创造安详;第三、正受,以为求心安为人生取向,能够明心见性、穷本溯源,同时以发长远心来保任安详。(李务起)
【摘自《台湾周刊》2022年第15期】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7 By www.viewcn.com &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