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台湾虎爷信仰(下)

华夏经纬网 > 台湾资料库 > 社会文化      2022-10-21 17:53:10

信仰的渊源和意涵

岛内虎爷信仰渊源于先民入台拓垦。在明郑以前,岛内本土住民并无虎爷信仰的踪迹,最早的虎爷信仰应是随先民渡海入台所带入。福建漳州龙海石码在几百年前,即存有人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石码港口虎爷信仰;《海澄县志》也载“清顺治年间,该县第九郡祖山保锦港社‘塔庙’内即祀虎爷公”。从闽之漳泉在明郑时期即已成为移民人台的祖籍地来看,虎爷信仰很大可能即在移民入台时被带入岛内。此后,因虎爷在岛内的灵验和神力,再被先民从原乡请入岛内;虎爷在岛内不断显示神威,使得此信仰在岛内进一步发展后,较具影响的庙宇渐成为其他庙宇分香的源头。

历经数代变化,台湾庙宇中的虎爷由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随先民渡海来台。在这类传说中,虎爷原型为原始老虎,因其残暴凶猛、作恶害人,造成地方上的困扰及伤害,于是人们祈求土地公或城隍爷阻止其恶行;后来老虎被管辖地方的土地公或城隍爷收服,不仅不再伤人,更成为土地公或城隍爷的坐骑,并具有神力,因此被人们尊称为虎爷,嗣后又被先民从原乡请入台湾。二是分香自岛内其他庙字,有些庙宇中的虎爷因为神威显赫,事迹所流传之处,为当地民众仰慕,于是出现分香情况;以嘉义新港奉天宫为例,传说奉天宫虎爷常显灵保佑民众,因此到嘉义新港奉天宫请求虎爷分香的情况相当普遍,岛内各地几乎都有新港虎爷分香的踪影。三是随土地公入祀。岛内某些庙宇的主神并非土地公,但因庙中配祀土地公之故,虎爷得随土地公进入这些庙宇,在此情况下,虎爷的位置在土地公之下,而非主神的神位之下;以高雄左营慈德宫为例,此庙主神为妈祖和土地公;根据慈德宫沿革志所载,该庙最早仅为土地公祠,清道光年间从元帝庙迎奉天上圣母后,才形成妈祖和土地公同为主神的情形,庙名也改为慈德宫;而虎爷在慈德宫前身一—土地公祠的时候,就已经随着土地公受民众供奉了,故在慈德宫建立后,虎爷仍然随土地公接受民众祭拜。四是与道教神明同受祭祀。岛内认为道教自汉代创立以后,虎即进入道家思维之中,形成了道教中役虎、驱虎、尊虎的传统和信仰,故道教中不少神明均和老虎关系密切,跟随这些神明的老虎,在庙宇中也随着神明受到民众祭祀。

老虎自古以来就是勇猛的象征,民间相传老虎是最凶猛的动物,所有动物和鬼魂都惧怕老虎三分,中国人俗称老虎为“大虫”,暗示中国百姓既害怕老虎伤人,却又希望获得老虎保护的矛盾心情;由对老虎的敬畏,相信老虎具有超自然力量,动物中之老虎便神格化成为虎爷,进而形成了虎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保留着动物崇拜的原始成分。早期中原地区《镇宅神虎图》年画,上书“神虎下高山,降魔到人间。善家买了去,四季保平安”,即保留了此种崇拜的意象。福建方言“虎”“福”不分,民众家中所挂内容为“五虎”的年画,多题为《五福图》,即有借虎祈福、万事如意的意涵。如今大陆一些民风古朴的地方仍有给婴儿戴虎帽、穿虎鞋、睡虎枕、挂虎肚兜的传统习俗,生儿育女之际,亲朋好友往往送上一只可爱的布老虎,祝福孩子长得虎头虎脑、无病无痛,这正是借虎佑儿、消灾祛病、平添吉祥的美好寓意。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同文同宗,有共同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岛内上个世纪初期的民俗调查中,即有虎符(小儿系在身上的保护符)、人虎帽(童帽)、虎鞋(童鞋)等都绣以虎首做装饰的记载,用意都在辟邪驱魔。和大陆同出一辙、共系一源。台湾的拓垦以及建设是由数代大陆民众渡海入台并和岛内同胞共同用双手创造出来的,在渡海入台过程中,移民也将根源于大陆的虎文化带入台湾。

此后,台湾虎爷信仰的内涵随虎爷显灵神迹的不断出现,发展出比大陆更完备的信仰规模。岛内相传,“福佑平安”为虎爷的祝福,“摸摸虎头,吃穿不愁:摸摸虎嘴,平安驱邪:摸摸虎身,步步高升;摸摸虎背,荣华富贵;摸摸虎尾,十全十美:摸摸虎脚,学业飞跃”的民谚,随虎爷信仰的播布而在岛内民间广为传诵;虎爷信仰在岛内的传承和发展、衍化和变迁,体现了岛内对虎爷信仰的喜爱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岛内民众也藉此对中华传统文化、移民入台的共同记忆进行回溯,在表达求福心态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时,也在现代社会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和源自大陆的信俗。

虎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三,“寅”在十二地支中亦排第三;《说文解字》曰:“寅者,春之将至,阳气上升,虽上有冻土,仍破土而出”;古人将凌晨三时到五时定为寅时,据说老虎喜欢在寅时出来觅食,寅时虎威最盛,故为“寅虎”。虎生于寅,其威猛阳刚之气勇不可挫,“炸虎爷”中所显示出的阳刚威猛、无畏无惧、荣耀无限的隐喻即在于此;而虎爷信仰所代表的忠义和担当,也必会映射在岛内民众的心理上。此外,拜虎爷求福、求财也求平安,虎爷信仰在现代社会和日常生活里成为岛内民众安于心灵的力量,其在文化传承、道德教化、凝聚力量方面的积极作用值得重视。(李务起)

 

[摘自《台湾周刊》2022年第12期]


责任编辑:左秋子
台湾资料库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7 By www.viewcn.com & www.huaxia.com